陳雋鶱
上周打風前夕,看到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在社交媒體放了一張衛星截圖,並寫道:「人人都講樺加沙,我就不插嘴了,謹提供一個美術角度,讓大家欣賞自然之美。圖像以顏色和箭嘴展示西北太平洋的風速、風向,左下紅色一團是樺加沙,右方中部是另一氣旋,其上的橙色『問號』反映一個溫帶氣旋。畫面是否有點梵高味道?網友誤會我貶低樺加沙的威脅,讓我明確提醒大家:美麗隱含殺傷力,小心!法語femme fatale就有這個意思。」風暴過後,竟然在吃早餐時遇見他,立刻答嗲:超英哥,原來你兒子林丰的藝術細胞是遺傳你的!「鋼琴王子,我只係退休後無聊做個KOL,目的只有一個:就係叫大家要小心,唔好追風追浪!不過你睇\u5413我幾失敗……」
香港三面環海,海浪的確早已是生活一部分,難以逃避。因此好動的我選擇擁抱,我指風和日麗的日子,便會一家人到海邊衝浪(Surfing)。先把衝浪板的繩索繫上小腿,就是避免它被海浪衝至人板分離。然後就是伏在板上,用雙手從岸邊划向海的方向,身體感受著浪的起伏、雙眼全神注視著從遠方迎來的浪,才能抉擇出衝哪一個浪、閃避哪一個浪、採取甚麼方法閃避、閃避後再迎接哪一個浪,這就是學懂觀浪的第一步!
一項需要一整套身體機能的平衡與反應,還要秒速思考抉擇,具挑戰性外,難學難精!被大浪從頭頂壓下至天昏地轉,喝得滿口海水,有時沙石刮傷……可想而知,「觀浪」這一技巧,是需要長時間浸淫體驗、反覆經歷才凌駕至衝浪的入門!就是因為理解了、懂看浪了,雖有多年衝浪經驗,我全家在打風時必定遠離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