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昨晚(11日)在社交網站再撰文談論人才政策,引述有教育機構指本港多年來累積20萬「雙非」學生,今年17歲學童因要入讀中學文憑課程而來港報考大學,然大學學額僅1.5萬,反問需否檢討。
梁振英指出,當年「雙非」政策後,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沒有解決,反為大學學額供需問題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各類人才計劃已批出22萬個申請,質疑「如果有一半個案帶同家人來定居,香港的教育、醫療、住屋怎樣應付?到時再算?」





相關新聞:
高才通︱梁振英批人才家庭不落戶 孫玉菡引數據:逾10萬受養人抵港
高才子女申大專資助學額須居港兩年 梁振英稱德政:要對港人有承擔 人口政策易放難收
人大代表提「購房通」助內地資金買港樓 梁振英有保留:首要服務對象一定是香港居民
深圳摘星涉「借殼辦學」|梁振英:與內地融合不能「中門大開」 旁門左道不得不防
梁振英引述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聯席主席黎子傑表示,「2012年梁振英停止『雙非』來港產子政策,但多年來已經累積20萬『雙非』學生」,指有很多內地讀書、屬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雙非」兒童。而教育局沒有制定政策,予他們可以來港讀書,稱「2008年是高峰,今年2025年、17歲,所以全部因為要讀中學文憑課程而來港報考大學,獲得香港學額,而香港大學學額共1萬5千個,是否需要檢討?」
「雙非」為大學學額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梁振英表示,香港教育界現在面對雙非學生的學額問題,問題源於當年政府不僅容許雙非孕婦來港產子,而且名正言順地為雙非在公私立醫院設配額,將這種行為合理化、正當化,產科賺到盤滿缽滿,雙非嬰回去內地,父母沒有移居香港,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沒有解決,反而為大學學額供需問題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梁振英強調情況屬「前車可鑑」,現時各類人才計劃已批出22萬個申請,反問「如果有一半個案帶同家人來定居,香港的教育、醫療、住屋怎樣應付?到時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