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哲學紫荊論壇︱哈佛學者杜維明:AI無法取代道德與靈魂 以儒家核心「良知」應對挑戰

香港哲學紫荊論壇吸引眾多中西方哲學學者參加,包括哈佛大學研究教授、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杜維明,他在論壇上發表了以《學做人:從修身到大同的人文關懷》為題的視頻演講。他表示,哲學只有回到「學做人」的原點,才能回應人類文明所遇到的深層危機。杜維明致力於東西方文明對話與儒家思想的現代轉化,是享譽世界的哲學領袖人物,惟杜維明因身體抱恙無法親臨現場,他特意為本次論壇錄製了十多分鐘的視頻演講,更致信表達殷切期待。

全球貧富失衡產生「非此即彼」對抗邏輯

杜維明提到,修身是哲學起點與人的根基,而在文明對話及價值建構上,應以仁道為綱。杜維明指,當今世界,各文明之間的共識越來越少,衝突越來越多,民族主義此消彼長,後殖民主義理論漸趨庸俗化、工具化,文化認同撕裂於歷史的記憶與現實的重構之間。技術霸權、認同政治、全球貧富失衡,產生出「非此即彼」的對抗邏輯。他強調,仁義禮智信中的「仁」,是作為文明對話的基礎。

杜維明構建並推動「文明對話」論域40餘年,他指,文明對話不是辯論式的駁難,即「辯證的對話」,也不是西方所謂「文明衝突」的需要,而是以誠意回應差異、以共情超越對抗、以理解生成交響。這正是儒家「和而不同」的天下觀所蘊含的世界想象。

杜維明在論壇上發表了以《學做人:從修身到大同的人文關懷》為題的視頻演講。陳浩元攝
杜維明在論壇上發表了以《學做人:從修身到大同的人文關懷》為題的視頻演講。陳浩元攝

 

杜維明提到,修身是哲學起點與人的根基。
杜維明提到,修身是哲學起點與人的根基。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中聯辦秘書長王松苗等出席論壇。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中聯辦秘書長王松苗等出席論壇。

 

首屆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今日起在灣仔會展一連兩日舉行。
首屆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今日起在灣仔會展一連兩日舉行。

 

首屆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今日起在灣仔會展一連兩日舉行。
首屆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今日起在灣仔會展一連兩日舉行。

 

杜維明亦提到未來科技與精神人文的命運交匯要以良知為引,他表示,人工智能(AI)的誕生、生命科學的突破、宇宙的探索、新能源的開發,都標誌着人類進入前所未有的技術文明時代。在新技術奇跡的背後,也潛伏着身份認同矛盾,意義虛無的精神危機,因此需要構建新的人與AI之間的道德倫理及法規。

AI不能代替人的道德及靈魂

杜維明指,他不懂AI生成與它的未來,但本能並粗淺地認為,AI能超越人的知識存量、思維能力、勞動功能,但它代替不了人的道德、靈魂、非理性感情、創造性的靈感衝動等等。在此背景下,人們必須重新喚醒「良知」這一儒家核心概念,指「良知」不僅是道德判斷的起點,更是人通向天道的門戶。沒有這種天命意識,人類即使掌握無限技術,也可能失落自身存在的意義。

相關新聞:首屆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開幕  陳國基冀能推動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中心

人類不會是AI奴隸及迷途羔羊

杜維明指,現正處於「人」被重重挑戰的時代,AI具身化、人性化,生命科技的突破,星辰大海的拓疆,不斷逼問人類:如何在技術主導的未來中不失其為人?他強調,人類不會是迷途的羔羊,不會是AI的奴隸,而是與天地萬物同行的夥伴,要把儒家有本有源的精神傳統,匯入人類共同的精神資源。

記者:郭穎彤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