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熟悉的朋友突然認真地對我說:「Momo,我覺得你有厭蠢症,當你在工作生活中遇見溝通不良、對方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你的意思時,你會變得很暴躁。」
甚麼是「厭蠢」?大概是當對方有以下幾種表現,便會莫名生氣發怒:比如同樣的錯誤多次發生;不懂裝懂;自己不願動腦,有問題寧願問人也不願自己上網查一下;任何時候都丟三落四,迷糊當可愛,等等。堅信「厭蠢無罪」的人們相信,人蠢則事多,事多則神散,無論工作生活中都要遠離蠢人,以免總幫對方擦屁股而辛苦了自己,否則發了脾氣,顯得脾氣差;不發脾氣憋著,又把自己憋壞了,傷了身體。
聽了朋友的話,我有些汗顏。我知道,在工作中脾氣不好是我的問題,也許不是對著對方直接發作,但在生活中會籠罩著一種焦躁氣息,或多或少地影響到身邊人……而我很想克服自己的這個問題,畢竟,你在「厭蠢」,但在更聰明的人眼中,你又何嘗不是蠢人一個?有人說,厭蠢的本質是「慕強」和「恐弱」,骨子\xf9堨齞}智商強者,同時潛意識\xf9婸{為自己不夠強大,所以擔心「弱者」會為自己不好的影響,說到底,心態是緊繃、不鬆弛的,真正鬆弛的強者,又何須擔心旁人的能力如何,因為即便失敗也不害怕,強者有容人之量,須得時刻記住這句話。
有一種心理學的解釋是,厭蠢者小時候的家庭父母一方強勢優秀,常常嫌棄另一方愚蠢,因此會無意識地向更強勢有能力的客體認同,長大後便會在親密關係中重複這樣的模式。無論如何,人類並非時時完美,自己也一樣,此事要時刻自我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