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新一代「星艦」重型運載火箭及飛船組合體,6日完成首次全面試飛,而之前三次試飛都以爆炸告終。今次火箭和太空船成功以受控方式著陸,令長達一小時的飛行成為至今最成功的一次任務。公司創辦人馬斯克祝賀團隊取得成功。
綜合法新社及路透社報道,「星艦」於當地時間6日上午從德州的SpaceX私有太空港「星際基地」發射升空。在飛行三分鐘後,下級火箭與「星艦」分離先行返回地面,並在墨西哥灣的海面上達成懸停,成功實現軟著陸。
與此同時,「星艦」啟動其自身的引擎,繼續沿著既定的軌道加速,開始繞地球前往印度洋。在飛行約70分鐘後,「星艦」成功在海洋降落。
SpaceX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星艦」成功達成任務,恭喜整個SpaceX團隊完成令人興奮的第四次飛行測試。而公司創辦人馬斯克在X平台發文指:「證實濺落!謹就令人興奮的星艦第4度試射一事,向整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團隊道賀。」
今次試射的關鍵目標,是「星艦」在高溫下受控再入地球大氣層時能夠「保存」下來,以便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收集到更多寶貴數據。
「星艦」是可回收、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輸系統,火箭總長120米,直徑9米,由兩部分組成,第一級是長約70米的「超級重型」助推器,第二級是「星艦」飛船。
在這之前的三次試飛都以爆炸告終,2023年4月首次試射時,火箭在第一、二級分離前爆炸。2023年11月第2次試射時,火箭第一、二級成功分離,但飛船在到達目標高度前爆炸。
今年3月第3次試射時,發生火箭第一級「超級重型」助推器意外解體和「星艦」飛船失聯事故,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認為,第3次試射取得多項進展。
「星艦」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太空發射系統,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重返送太空人上月球的計劃,以及對馬斯克有朝一日殖民火星的願景而言,都至關重要。
NASA將在完成「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時使用某種類型的「星艦」將太空人送到月球表面,登月時間目前定在2026年底。
NASA負責人比爾.納爾遜在社群媒體平台X上表達了祝賀,「我們向通過#阿爾忒彌斯讓人類離重返月球又邁近了一步,然後向火星前進。」
在短期內,SpaceX還計劃使用「星艦」來部署下一代「星鏈」通訊衛星互聯網。「星艦」的一個更具變革性的特徵是,它是為完全可重複使用而設計的。
這種能力有可能降低將有效載荷送入軌道的成本,這樣的話,據馬斯克估計,有朝一日可能用不到1000萬美元的成本將100噸有效載荷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