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政府內部正流傳一項加沙戰後計劃,內容顯示美國將管理這個飽經戰禍飛地至少10年、重新安置巴勒斯坦人並將當地重建成為度假勝地和製造業樞紐。
《華盛頓郵報》報道,根據已進行檢視的38頁簡章的內容,重建期間,加沙走廊的200萬人口至少會暫時「自願性」前往他國或被安置到加沙的限制區域內。
路透社之前曾報道一項名為「人道主義中轉區」的設立大規模營地安置巴勒斯坦人的提案,相關工作也有可能在加沙以外地區進行。這項計劃是以美國支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為名,但這個組織其實備受爭議。
計劃規定,願意離開的人將獲發5000美元現金,並享有四年租金補貼及一年的糧食援助。土地所有者則可獲得「數字代幣」,用於資助在境外展開新生活,或兌換為加沙境內未來建設的六至八座「人工智能驅動的智慧新城」中的一套住房。
這些新城計劃引入電動車工廠、數據中心及酒店等產業,由公共和私人投資共同資助。加沙在重建期間將由一個名為「加沙重建、經濟加速與轉型信託基金」的機構負責管理,期限十年,其後移交給一個「經過改革和去極端化的巴勒斯坦實體」。
基金會與以色列軍方協調,由美國安全和物流公司將糧食送進加沙,受到特朗普政府和以色列支持。以色列表示,聯合國主導的體系讓好戰分子取走援助物資。
聯合國8月初曾表示,自從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5月開始運作以來,已有逾1000人因試圖取得物資而遇害,大部分是在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據點附近遭到以軍射殺。
對此,白宮和國務院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但上述加沙重建計劃似乎與特朗普之前的說法一致。
特朗普今年2月曾提出由接管加沙的設想,稱一旦居民遷出,美國可將其改造為「中東的里維艾拉」。他建議將加沙居民遷往埃及和約旦。這一設想雖獲以色列極右翼支持,卻遭阿拉伯國家及多數西方國家拒絕,聯合國則警告此舉可能構成「種族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