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之道 在於虛實取捨

今年逢美中建交45周年,但兩個大國近期角力多多,美國與中國官員更是隔空就眾議院通過要求中國企業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法案隔空駁火。

美中兩國近年關係發展動盪,尤其是前年時任眾議院議長普洛西訪台風波令兩國關係陷入冰點,直到去年才趨於回穩。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三藩市會晤,峰會過後,兩國恢復軍事對話、展開經濟及金融工作組會議,以及加強打擊毒品芬太尼,關係回暖。但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在美國整體反中氣氛下,共和黨與民主黨都競相打「中國」牌,對中國強硬以拉攏發難取悅選民。本月以來,已經陸續出來的有指控中國起重機有網絡安全風險威脅要拆除、宣稱將對來自中國的新能源車徵收高關稅、預算案歷史性的單列對台援助及眾議院最新通過強制Tiktok剝離法案等。

中國於本月初召開全國「兩會」,在外交主題記者會上,中國外長王毅以強硬措辭批評美國對華打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這反映中美關係雖自去年底兩國元首在三藩市會晤後有所改善,但美國未有實現拜登在三藩市峰會上對中國重申的「四不一無意」:美國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美國除繼續對台售武,國會跨黨派議員在台灣選舉後頻頻訪台等等,都令中方頗為不滿。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日前談及美中關係則反复提及「競爭」一詞,他指出,雙邊關係於2023年回穩,但依舊具高度競爭性,軍力及影響力的較量仍是進行式。他指出,雙邊關係仍具有高度競爭性,「在接下來的十年內,我們很可能一直是系統性的競爭對手」。美國不但保障印太及航運最繁忙的地區穩定,包括南海、東海、西太平洋以及台灣海峽,也決心維持與日本、韓國、菲律賓、澳洲等盟邦的承諾。

分析認為,隨著美國選戰日益白熱化,美中關係勢必波動更大。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已表明,一旦當選便會對進口的中國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至60%,爭取選民支持。隨著大選臨近,特朗普只會不斷擺出對華強硬姿態,而拜登為了選票,對中國議題自然不能示弱,華盛頓此時提出調查中國電動車與表態支持Tiktok剝離法案等,既可平息對中國軟弱的指責,也是應對中國挑戰的解決方案。

拜習會刻意營造的兩國關係某種策略性的緩和還在,但隨著拜登和特朗普被提名為兩黨各自的候選人,兩國關係大概率會重回惡性對抗態勢。未來是否格局如何,有待觀察。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