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話放在從前,是一種不畏年老的豪邁之言,到了當代,隨著銀髮社會的到來,不少老年人重返工作崗位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嬰兒潮一代在2030年前即將退休,最早的X世代(生於1965—1980年)也接近了退休年齡,但他們中越來越多人決定繼續工作——1/5的65歲以上的美國人今年仍在工作。
出乎意料的的是,75歲以上的老年人,成了美國勞動力市場中數量增長最快的群體。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報告,從2020年到2030年,美國勞動力預計將增加890萬人,增幅為5.5%。其中16—24歲的勞動力預計將減少7.5%,而在7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未來十年勞動力將增長96.5%。到2030年,「嬰兒潮」一代至少年滿65歲,屆時,美國將有9.5%的平民勞動力年齡在65歲以上。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老年人將成為勞動力市場中的重要部分,這不是美國獨有的現象。全球性諮詢公司貝恩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高達1.5億個工作崗位將由55歲以上的勞動者填補。預計到2031年,在七國集團中,年齡較大、經驗豐富的工人將佔勞動力總數的1/4以上。
在中國,延遲退休的討論從來沒有停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勢在必行。在新加坡,李顯龍宣布10年內將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頂限紛紛延長3年。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之一——法國,也計劃改革退休制度,將領取養老金的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到64歲。
雖然一些老年人已經決定重回勞動力市場,但企業和機構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在大多數企業中,年齡歧視是邁不過去的坎。實際上,大多數公司都會優先考慮更便宜、更年輕的員工。幾年前,福布斯為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德勤(Deloitte)開展的研究中詢問了約1萬家公司:「年齡大是競爭優勢還是競爭劣勢?」超過2/3的公司都認為,年齡大是競爭劣勢。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的數據顯示,在45至74歲的人中,有2/3的人遭遇過與年齡有關的歧視。
世界目前存在兩個明顯的人口趨勢。一是預期壽命變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每年會增長三個月。在美國,20世紀初的預期壽命只有47歲,如今已經達到79歲——整整增加了32年的壽命。二是許多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下降,年輕的勞動力在減少。不難想見,工作佔據人們人生更長的一部分,正在變成現實。老年人重返就業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低儲蓄和高通脹帶來的不安全感。
放眼政壇,拜登已經80歲了,還在競選下一任總統;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也已經81歲高齡。執政多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京71歲了,還要繼續參選。可見,政治家比普通人更想遲些「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