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廟街,因天后古廟而得名,最早紀錄可追溯到1887年的九龍地圖。當時的廟街劃分為兩段,以天后廟為界,北段稱「廟北街」,南段稱「廟南街」。到1920年代,天后廟前的「榕樹頭」露天廣場,逐漸發展成「大笪地」模式的休憩場所,帶動許多攤販在附近販賣雜貨和小吃,因為以平民階層為主要客群,所以廟街又稱作平民夜總會。
香港夜繽紛的壓軸好戲「廟街夜市」於去年12月中開鑼,為期半年,將五光十色的廟街換上全新面貌。在廟街夜市活動中,最吸引我的是「食聚廟街」,於佐敦道至南京街一段的美食夜市,有超過三十個不同種類的美食攤檔,每日下午二時至晚上十一時營業。
上星期由好友查小欣帶隊,我們幾個吃貨相約於下午五時到廟街夜市「掃街」,平日的午後時間人流不擠擁,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慢慢逛慢慢吃。記得祭五臟廟前要到廟街牌坊(佐敦道入口)前的巨型燈牌拍照,這個極具標誌性的燈牌是不能錯過的打卡熱點。
由佐敦道入口第一檔廟街牛雜的美味蘿蔔牛雜開始,到華記小食的煎釀三寶炸豆腐和咖喱魚蛋、新鮮出爐台灣胡椒餅、香江花月的煎馬蹄糕和韭菜餅,短短大半個鐘,我們連掃多檔,感覺熱鬧又開心。除了食品質素高,街道 生亦是讓我們吃得開懷的重要因素,地上既沒垃圾,也沒積水,每兩個攤檔之間放置一張小圓 及塑膠垃圾桶,這樣的設置毫無疑問比台灣夜士優勝得多。
下班時間到了,人流增多,我們離場時約定好要再去,下次我要吃烤生蠔和方太糕品舖的「菲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