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月付29.99元,一個名為PimEyes的網站就可提供像來自科幻世界的超級能力:搜索一張臉,就可以在浩渺無邊的互聯網中找到許多照片,其中不少與搜索對象相匹配。專家指出,這種大海撈針的能力具有潛在危險。
據《紐約時報》報道,該PimEye網站的搜索只需幾秒鐘,上傳一張人臉照片,勾選同意服務條款,就可獲得一張被認為相似的人臉照片網格,並附上它們在互聯網上出現位置的鏈接。經同意,《紐約時報》用了十幾名記者的臉來測試PimEyes的搜索能力,結果找到了每個人的照片,其中一些是記者本人以前從未見過的,即使他們戴著墨鏡或面具,或者臉背對著鏡頭。
與執法部門專用的類似的面部識別工具Clearview AI不同,PimEyes不包括來自社交媒體網站的結果,而是來自新聞文章、婚紗攝影頁面、評論網站、博客和色情網站。十幾個記者的臉大部分匹配都是正確的。對於女性來說,不正確匹配的照片通常來自色情網站。這一結果令人不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技術高管表示,他經常使用PimEyes,主要是為了識別在推特上騷擾他的人。另一位要求匿名的PimEyes用戶表示,使用該工具探查色情電影中女演員的真實身份。
PimEyes的老闆是34歲的格魯尼亞裔戈布羅尼澤(Giorgi Gobronidze),自稱因為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網絡攻擊,激發對先進技術的興趣。他認為,PimEyes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工具,幫助人們密切關注其網絡聲譽。
他指出,PimEyes用戶應該只搜索自己的臉或經同意搜索別人的臉,但這只依靠人們「合乎道德」地行事,幾乎沒有提供任何保護。PimEyes沒有適當的控制措施來阻止用戶搜索不屬於他們自己的臉,並建議用戶支付高額費用以防止被不妥的照片永遠跟隨。
隱私權倡導組織「歐洲數字權利」的政策顧問Ella Jakubowska認為,不管動機如何,PimEyes的做法等於「是設計上的跟蹤軟件」。
戈布羅尼澤說,如果只有政府和大公司掌握唯一途徑,臉部識別技術將被用來控制人們,他設想的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臉部識別的世界。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