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科達科技拓AI機械人 本地應用與出海雙軌並行

諾科達科技(519)前身為實力建業,於今年年初宣布改名並專注科技相關產業發展,進入AI機械人賽道。子公司諾科達智駕行政總裁王春生表示,機械人賽道已成為萬億美元級市場,年增長率保持雙位數,發展潛力巨大,並指「當前集團所有資源都會集中投入這方面」。為應對香港人口老齡化趨勢,諾科達透過「人機結合」提升人效,憑藉其深度本土化定製能力,在迅速崛起的機械人賽道中完成卡位,目前正推動本地應用與出海拓展雙軌並行,尋求新的增長曲線。

市場需時適應公司轉型方向

談及轉型難點,王春生指出,市場需時適應與認知公司轉型方向,因此集團以「商業落地」為主的輕量化運營模式,單體機械人售價頗具競爭力,並同步推出租賃與訂閱等彈性方案,以擴大客戶選擇空間。至於合約方面,他提到國家「十五五」規劃與香港特區政府均積極推動機械人應用,諾科達遂以市場為導向,會根據不同地區市場環境靈活調整運營策略。

左起:諾科達科技首席營運官趙傑文;行政總裁王春生;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秘書陸珊。 何健勇 攝
左起:諾科達科技首席營運官趙傑文;行政總裁王春生;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秘書陸珊。 何健勇 攝

 

王春生強調,集團具備深度本土定制能力,針對香港公共屋邨空間狹窄、電梯受限等特點,優化產品設計,搭載粵語交互大語言模型,並與房屋署、食環署及新地(016)等政企客戶合作開發場景。他預測,香港智能服務機械人的整體可觸達市場規模約為50億至100億元,諾科達聚焦「公共設施+物業管理」領域,料未來有效可服務市場約20億至40億元。

隨本港人口老齡化加劇,港府早前預測,2028年香港整體人力缺口將達18萬人。諾科達智駕首席營運官趙傑文表示,集團已於粉嶺皇后山邨落地AI清潔機械人,可自主尋找並處理垃圾;運輸機械人則配備叉車系統,能以點對點模式,將660公升大型垃圾桶由地下垃圾房運送至垃圾站,替代兩名工作人員每日拉250桶的繁重勞動,降低工傷風險。有趣的是,趙傑文亦分享,諾科達開發的巡邏機械人可有效勸阻「屋邨聚賭」行為,若初次提醒未果,機械人將巡迴並重播影片再次警告,通常兩次後聚賭民眾就會散去,有效減少衝突。

強調機械人非旨在取代人力

然而,對於機械人將取代人力的普遍擔憂,正引發全球性的關注。王春生強調,機械人並非旨在取代人力,而是實現「人機結合」,協助員工提升效率。他以奧海城室外清潔為例,機械人負責大部分清潔工作,環衛工人則專注於清潔角落、花壇等難以觸及區域。他進一步稱,集團透過「機械人+具身智能大模型」一體化策略,將傳統自動化工具升級為可自主決策的智能服務夥伴。

夥阿里搭建線上營銷平台

售後服務方面,王春生指,集團推出「無憂服務」,設有本地技術支持團隊,最快曾15分鐘內趕赴現場解決操作問題。趙傑文補充,機械人實操面臨的問題「多而非難」,有時只是操作方面需要指導,集團平均2小時內可回覆基礎問題,48小時內技術人員即到場響應。

此外,在中企出海熱情高漲的背景下,2024年中國對外淨額按年增長8.4%至1922億美元,加上香港政府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諾科達的出海計劃應勢而起。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陸珊表示,集團年初啟動的計劃已初見成效,透過「線上平台覆蓋、本地夥伴合作、智能體精準營銷」三層架構,已成功進入中東及東南亞市場,使用場景則以清潔類機械人為主,目前海外業務佔比為25%。她並透露,集團正與阿里巴巴(9988)合作,搭建一站式線上營銷平台,以進一步推動AI機械人出海業務。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