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幣遭洗倉式拋售 分析師預言:比特幣終見1萬美元 概念股Strategy恐被踢出指數

加密貨幣市場近期遭遇洗倉式拋售,比特幣(Bitcoin)價格自10月創下的12.6萬美元歷史新高後大幅回落,周二跌穿9萬美元大關後持續失守,周五截稿前一度低見8.3萬美元水平,累計跌逾三成。有分析師更大膽預言,比特幣可能會持續跌至1萬美元。另外,今次暴跌令大量利用高槓桿的交易員承擔巨額虧損,更重創「比特幣影子股」Strategy。該股自高位累瀉六成,甚至面臨被剔出MSCI及納斯達克100指數的風險。摩根大通警告,若被除名,恐引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外流,並重挫傳統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相關資產的信心。

槓桿平倉創新高 散戶紛離場

加密貨幣「一哥」比特幣今年曾創下12.6萬美元歷史高位,《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加密貨幣今年升浪主要由大量債務推動,交易員利用槓桿放大收益,惟10月初中美貿易戰再起,市場紛紛拋售加密貨幣,並引發史上最大爆倉潮,比特幣從高位持續滑落。CoinGlass數據顯示,10月份每日總平倉量飆升至歷史新高,交易所被迫對虧損倉位進行強制平倉。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11月至今,散戶已拋售約40億美元的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坊ETF,超過今年2月創下的單月拋售紀錄。沽貨離場者亦不乏知名幣圈人士,例如比特幣早期持有者Owen Gunden,據報在一個月內清倉了價值約13億美元的全部比特幣倉位。隨著恐慌快速蔓延,比特幣價格自2020年7月以來首次跌破其約9.4萬美元的「生產成本」。

分析師:沒催化劑能阻比特幣下跌

彭博分析師Mike McGlone更警告,比特幣可能一路回撤至10,000美元。他指出,比特幣目前的市場結構令他聯想到2018年大崩盤,當時價格從10,000美元暴跌至近3,000美元。他表示,如果風險資產持續承壓,市場可能回落至10,000美元。

他列舉多重利淡因素,包括:代幣供應量不斷擴大、ETF資金流入已進入周期尾聲,以及宏觀經濟環境持續惡化。他同時指出,波動率指標顯示市場日益脆弱,例如美股恐慌指數(VIX)正接近其200日均線,而標普500指數已實現波動率已降至2017年水平。他直言:「我看不出有任何明確的催化劑能夠阻止比特幣的下行勢頭。」

有分析師預言,比特幣會一路下跌至1萬美元。
有分析師預言,比特幣會一路下跌至1萬美元。

 

摩通:Strategy恐被踢出指數 引發資金流出

加密貨幣陷入熊市,由Michael Saylor掌舵的「比特幣影子股」Strategy正陷入危機。摩根大通警告,Strategy可能會失去其在MSCI美國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中的席位。MSCI早前表示,數字資產金庫公司可能更類似於投資基金,未必符合納入資格,最終決定將於1月15日前出爐。

摩根大通估算,若Strategy被剔出指數,單是MSCI相關的被動資金流出已達28億美元;若其他指數跟隨,資金外流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與該公司掛鈎的被動型ETF基金市值高達90億美元。

「發債買幣」飛輪模式失效

Strategy過去依賴「發債買幣」的飛輪模式(Flywheel Model):出售股票、購買比特幣、享受升勢、重複操作。該公司在巔峰時期的市值一度高於其持有的資產價值。該模式亦令公司在2020年8月宣佈首次購買比特幣以來,股價累計上漲超1300%。

摩根大通估算,若Strategy被剔出指數,單是MSCI相關的被動資金流出已達28億美元。
摩根大通估算,若Strategy被剔出指數,單是MSCI相關的被動資金流出已達28億美元。

 

優先股兩周跌破發行價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大跌,Strategy亦「跌落神壇」,股價自高位暴跌逾60%,其市值相對於mNAV(即企業價值與比特幣持有量之比)已幾乎消失殆盡,目前跌至僅略高於1.1。市場對其融資能力的信心亦動搖,公司近期發行的永續優先股跌破發行價。今年3月發行的票息為10.5%的證券,其收益率已攀升至11.5%。本月推出的歐元計價優先股,雖然發行價已打折,但上市不到兩周便跌破發行價。該公司目前仍持有近65萬枚比特幣,並繼續發行優先股以增加持倉,但此模式市場已不再「受落」。

經濟學者:買甚麼都比買幣好

著名經濟學家Peter Schiff更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抨擊Strategy過去五年花費逾480億美元買幣,但賬面利潤僅不足17%。他直言,如果Saylor買了幾乎其他任何資產,公司的情況都會更好。他更警告,若Strategy試圖套現比特幣以償債,所謂的收益將瞬間化為烏有。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