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廳的抗議風波

上星期五,以色列愛樂樂團在法國巴黎愛樂廳演出,遭親巴勒斯坦抗議者干擾。有別於其他個案(拉橫額、旗幟、喊口號),今次很激進:音樂會三次遭中斷,他們點燃紅色信號彈和煙霧彈,更有人試圖點燃椅子,引發火勢!這真會搞出人命。

  上星期六,中環大會堂,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柏鵬(Poppen)持話筒介紹節目,說不到三句,台下一男觀眾大聲叫他收聲,快點開始演奏。柏鵬跟他簡短交流,那人堅持。柏鵬說:「我諗,有許多觀眾想聽我說。」

  全場即響起如雷掌聲附和,甚至歡呼。

  說話後,柏鵬轉身示意樂隊準備,那人又大聲表示不滿。柏鵬嚴厲道:「都要開始了。夠喇,OK?」

   那位先生也許當晚還「有下場」,希望早點散場。或許他自認全知,不需要解說。但他沒有剝奪他人之權利:指揮持咪介紹節目,是這樂團的傳統。在民主社會有表達訴求的權利,他用他的方式作了;不過,其他觀眾也有舉起手機拍滋事者的權利,而他們是那樣作了。

  上個月,澳洲悉尼歌劇院外有大型親巴示威。這不是孤例;2023年至2025年以巴衝突升溫,歐美藝術場域頻有抗議事件。在一位演出者謝幕時無聲撐巴之後,皇家歌劇院譴責「不適當,違反政治中立」。支持者視為勇士,反對者指責破壞藝術空間。

  表演藝術中,真能抹掉政治嗎?

   戰後至今,華格納一直受到全球猶太社群抵制。我想起一個畫面:最想以巴和解的猶太指揮家巴侖邦,排除萬難在以色列國土上演奏華格納,台下有不止一個觀眾,由始至終發出持續噪音以示抗議,全場其他人扮聽不到。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