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圈子\xf9埵釣熇堛B友:一種是發燒友,家\xf9堶腋T設備貴過車,但聽來聽去總是那幾首「試機天碟」;另一種是音樂愛好者,用手機喇叭也能聽歌聽到流眼淚。這就引出了一個老問題:音樂和音響,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認為音樂是內容,音響是工具。這就像炒菜,音樂是食材和食譜,音響就是那口鍋和爐頭。你用個普通易潔鍋,只要手藝好,一樣能炒出好吃的菜。但你想做鑊氣十足的小炒王,那就必須得有一口猛火和一口熟鐵鍋。音響就是那鐵鍋。
沒有音響,音樂製品就無法被我們聽見。你腦海\xf9埵釵A美妙的旋律,寫在紙上也只是豆芽菜(五線譜)。必須透過樂器演奏,再經由麥克風、擴音機、喇叭這一連串音響設備,才能把聲音送到你耳朵\xf9堙C所以,音響是音樂的載體,是橋樑。
很多人過度沉迷於橋樑本身。我認識一些發燒友,他們花好幾萬元升級一條線材,只為了聽出那一點空氣感,但他們收藏的唱片來來去去就是那幾十張,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反過來說,只用手機喇叭聽歌,雖然方便,但也錯失了音樂\xf9堳雃h仔細的雕琢。一首交響樂\xf9堙A低音大提琴的鋪墊、三角鐵的清脆響聲,在手機喇叭\xf9堸禰輒ˊk在一起或被吃掉了。你聽到了旋律,但錯失了層次和細節,等於沒完全理解作曲家的意圖。
那怎麼平衡呢?我的看法是先回歸音樂本身。你愛聽甚麼?是周杰倫的流行曲,還是貝多芬的交響樂?確定你愛聽的音樂類型,再根據預算,配置一套夠好的音響設備。不用追求極致,但求能準確重現出音樂中的主要細節。
總之,音響是為音樂服務的。別讓設備成了主角,音樂本身,才是能觸動你心靈的那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