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網紅」展覽?

近月頻繁出差,從上海到北京再到蘇州,參觀了不少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展覽。這些年,內地各省市文博正熱,原本遊人寥寥的文博展館忽成為人們爭相到訪的當紅景點,其中既有雅好藝術的文青,也不乏銀髮一族和親子家庭。加上社交媒體的宣推和文創產品的熱賣,「IP經濟」儼然成為當下文博領域的時潮話題之一。

  以我近來參觀的展覽為例,不論上海浦東美術館(見圖)與法國奧賽美術館合作的特展,北京畫院的豐子愷回顧展,抑或蘇州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展,都可用四個字形容:熙熙攘攘。更不用說排隊六小時、看畫五分鐘的北京故宮一百周年特展了。博物館為何遊人如織?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內容,二是推介。互聯網時代,善用高流量平台創意推介固然重要,但若沒有優質的內容、講不出吸引人的故事,再多花巧的宣傳手段,也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罷了。

  展品、策展和空間布局,對於一場展覽的成功至關重要。傳統文博機構不乏精品文物,卻時常難以吸引人流,相當一部分原因在於策展理念不夠創新。今時今日的藝文策展,絕非簡單將展品依照主題或時序排列組合,更應思考展品與其所處空間、與觀者乃至與更廣義生活之間的關聯。我們去看北京畫院豐子愷回顧展,固然被藝術家溫情且不乏生趣的用筆吸引,更難忘的是策展團隊將百多年前的展品與日常生活彼此連接並呼應;而當我們身處浦東美術館,在禮品店搶購熱賣文創時,我們關心如何將那些以名畫為靈感的文創放在家中某個角落、拍幾張靚靚相片上傳IG或小紅書。

   歷史固然引人入勝,而歷史與當下的連接,才更令人念念難忘,也是我們打造「網紅」展覽的關鍵所在。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