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水壩的少年

有無人同情荷蘭?我想起一個荷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不是說甚麼半導體、光刻機,而是《堵住水壩的少年》,出自我小學的課本,這個童話帶我認識有那麼奇葩的歐洲國家。荷蘭處於低於海平面的地區,何以住人?荷蘭可謂「九省通衢」之地,是歐洲交通中心,一句話,搵到錢呀,於是從鹿特丹,到阿姆斯特丹,幾低都發達啦,懶理幾時有洪水,到時先算啦。

  某天,有荷蘭少年發現路過的水壩,穿了一個「小咕窿」,擔心缺堤淹沒村莊,少年決定用手指堵住洞口,幾大就幾大啦!堅持到天亮,才被鄉民發現,最後拯救了全鎮。

  網上新聞資料,1953年2月洪水衝破荷蘭堤防,造成逾1800人死亡,是為三百年來慘痛的天災人禍。荷蘭痛定思痛,成立管理委員會,全力負責防洪工作。我其實想說的是,荷蘭少年故事源於一百六十多年前,家傳戶曉,荷蘭為政者怎麼不長教訓?

  荷蘭富貴險中求,即使四面入水,都要撐下去,你就可知荷蘭的民族性有幾堅強,一句話︰絕不低頭。不過,荷蘭不是好有型,話說台灣漫畫家蕭言中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堵住水壩的少年》漫畫,當時心\xf9媊控o不是同情而是好笑。「水壩破了一個洞我堵住,水壩再破一個洞我也把它堵住,然後……」絕望了,「不!絕不。」少年轉頭回家。

  在不可抗力之下,投降不是,對抗不行,唯有如蕭言中想像的場景,話之大家「一鑊熟」!願天佑荷蘭。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