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今天的美國經濟與政治越來越像一場綜藝秀?一邊是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高喊「每人2000美元!」,要把關稅變成全民分紅;另一邊是馬斯克拿下股東批准的「萬億薪酬方案」,宣稱要讓特斯拉市值飛升到八兆美元。這兩個男人,一個靠選票,一個靠股價,但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懂得如何把故事講成現實,用情緒換取權力。
收聽完整內容,請點擊:
一、特朗普的「關稅分紅」:政治紅包的幻象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人將獲得每人2000美元的「紅利」,資金來源是「政府從關稅賺到的錢」。他還加了一句口號:「不是補貼,不是福利,而是我們從外國拿回來的真金白銀!」聽起來像是國家為人民分紅,但現實遠比標語複雜。關稅看似讓外國企業「買單」,實際上大多由美國進口商與消費者承擔。當年對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後,美國企業成本平均上漲了17%,零售價格全面上升。所謂「征來的錢」,其實是美國人自己掏的腰包。
特朗普的說法,本質上是一場「左口袋倒右口袋」的表演。他先讓民眾為進口品多付錢,再把一部分以「紅包」形式退回去。你掏出100塊,他還你50塊,再拍胸口說「我讓你賺了!」這不只是經濟學的扭曲,更是心理戰的高明操作。
二、算不過來的帳:錢從哪裡來?
如果真要發給全美2.6億成年人,每人2000美元,總額就是5200億美元。而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今年截至九月的關稅收入僅1950億美元,連一半都不夠。要實現特朗普的承諾,除非提前「透支未來」。這不僅會擴大財政赤字,也可能違反國會的撥款條例。畢竟,美國總統沒有權力單方面決定「全民發錢」。任何支出都必須經過國會批准。這意味著,特朗普的「2000美元分紅」更像是個政治標語,而非具體計劃。
經濟學家笑稱,這是一場「財政童話」:數字動聽,邏輯虛幻。特朗普最痛恨的兩件事是印鈔與加稅,而這筆錢若真要落地,非此即彼。從現實角度看,他既沒有財源,也沒有法律基礎。
三、政治甜點:選舉年的糖衣炮彈
那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這不是財政政策,而是政治戲法。發錢永遠是最直接的選舉語言。對選民來說,2000美元比任何宏觀數據都更具說服力。特朗普此舉可同時達成三個目的:讓中產與工薪階層覺得他「站在人民一邊」;鞏固「關稅讓美國賺錢」的敘事;並對拜登政府施壓,使其顯得「無能又浪費」。
問題是,這樣的「關懷」代價高昂。關稅本身已推高物價,如今再將錢送回市場,無異於在高溫鍋裡再添一把火。通脹上升、聯儲加息、貸款成本飆升——結果是今天拿到的2000美元,明年在超市裡被價格漲幅吞回去。這就是美式政治經濟的循環:短期甜頭換長期苦果。
四、全球風暴:當選舉口號變成貿易武
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並推動「關稅分紅」政策,勢必意味著美國將長期維持甚至擴大關稅體系。中國、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國都可能採取報復措施,全球供應鏈將再度緊繃。美國製造業或許短期受益,但出口、農業與科技行業將面臨連鎖打擊。最終結果是物價飆升、投資信心動搖、通脹傳染全球。特朗普的2000美元紅包,看似給美國人發錢,實際上可能讓全世界埋單。
五、馬斯克的「萬億賭局」:從薪酬到控制權
與特朗普的民粹表演不同,馬斯克的舞台在資本市場。他剛獲得股東批准,啟動一項史上最大薪酬方案——潛在總值達1萬億美元。聽起來像貪婪的神話,實際卻是一場精密的權力布局。這份薪酬並非現金,而是一場為期十年的對賭:特斯拉市值需從1兆美元一路飆升至8.5兆,同時完成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業績指標。
對馬斯克而言,金錢不是重點,控制權才是。他想確保自己至少擁有25%的投票權,防止像當年的賈伯斯一樣被短視的股東趕出自己創立的公司。這份薪酬方案,其實是他給特斯拉穿上的一副「權力的黃金甲」。
六、股東的算盤:怕他輸,更怕他走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股東願意同意這麼瘋狂的條件?答案很簡單——這是雙贏的豪賭。若馬斯克成功,特斯拉市值暴漲,哪怕股權被稀釋12%,所有股東的財富依然翻倍;若他失敗,這1萬億根本不用支付。資本市場的精明之處就在這裡——他們不是在給馬斯克「薪水」,而是在為未來「下注」。
更深層的原因,是股東不敢失去馬斯克。若他帶著AI與機器人業務離開,特斯拉可能瞬間從科技旗艦變回普通車廠。對投資者而言,支持他是冒險,不支持他是毀滅。於是,整個董事會選擇用資本的方式綁定這位瘋子天才。
七、啟示:真正的激勵是願景,而非獎金
馬斯克的「萬億方案」揭示了一個商業真理:最強的激勵不是金錢,而是共同的願景。董事會並非在給他發薪,而是在邀他共同創業。
這份協議就像一場長達十年的內部創業:公司提供平台與資源,馬斯克以時間、創意與信仰作抵押,換取未來的股份與主導權。這不是薪酬合約,而是一份承諾契約——他若成功,股東賺得更多;他若失敗,損失歸零。
此外,特斯拉的考核指標並非單一市值,而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交付量等多元目標。這種設計不只是防範泡沫,更是引導公司朝長期可持續方向發展。考核什麼,就會得到什麼。這是一種真正高階的治理思維。
八、從白宮到董事會:美式幻術的兩種版本
特朗普靠民粹敘事操控選票,馬斯克靠資本敘事鎖定權力。一個用「關稅紅包」收割中產焦慮,一個用「萬億賭局」激發投資者信仰。兩人表面對立,實則同源——都懂得在不確定的時代,透過宏大的數字與鮮明的象徵,讓群眾相信「奇蹟可能發生」。他們不是在說服你相信事實,而是讓你願意參與一場故事。
九、結語:當故事比真相更有價值
特朗普的2000美元和馬斯克的1萬億,其實都是現代美國的兩面鏡子。前者代表政治的短線操作,後者代表資本的長期算計。前者以情緒收割信任,後者以願景換取控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共同描繪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在懷疑中尋找信仰,在焦慮裡製造希望。
特朗普的2000美元,也許永遠只會停留在社交平台的貼文裡;而馬斯克的1萬億,卻可能真的改寫全球商業格局。兩種幻術,一樣真實,一樣危險。因為在這個世界,故事比真相更貴,而信任,就是最昂貴的貨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