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週二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構成德國經濟骨幹的中小型企業(Mittelstand)景氣指數自2022年以來首次轉為正值,顯示在經歷長期低迷後,市場情緒略有回溫。這項由信貸機構Creditreform(Creditreform)針對約1200家公司進行的調查發現,衡量企業士氣的指數從去年的-4.8點上升至今年的0.1點。儘管增幅微小,這一轉變象徵著企業樂觀情緒的初步復甦,但背後仍隱藏著嚴峻的挑戰。
企業信心微幅回升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公司中,有微弱多數對未來表示更為樂觀,其投資意願也略有增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指標仍低於過去的平均水平,反映出企業的信心依然脆弱。這意味著儘管前景稍有好轉,但多數企業在做出重大投資決策時仍保持謹慎態度,經濟復甦的基礎尚不穩固。這種謹慎的樂觀情緒,凸顯了德國經濟在擺脫困境過程中所面臨的複雜性。
專家對政府支出的看法
Creditreform經濟研究部門主管派翠克-路德維格·漢茨(Patrik-Ludwig Hantzsch)分析指出,德國經濟預計將在明年開始復甦,主要驅動力來自創紀錄的國家支出。不過,他對此提出警告,質疑僅憑政府資金是否足以重新啟動整個經濟引擎。漢茨表示:「單純依賴聯邦政府的財政措施是不夠的。」這番言論暗示,若要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除了公共投資外,還需要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與私人部門的積極參與。
潛在的破產風險警報
儘管士氣指數轉正,但調查的多項數據揭示了企業面臨的持續壓力。大多數公司連續第三年將其當前經營狀況評為負面。疲軟的工業生產、低迷的消費情緒、高昂的能源價格以及不斷上漲的勞動成本,使這些企業承受著巨大壓力。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持續侵蝕企業的盈利能力與財務健康,成為經濟復甦路上的主要障礙,使許多公司處於艱難的經營環境中。
更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的微薄盈利迫使許多公司動用儲備金,導致其財務狀況惡化。調查發現,股本低於10%的公司比例已攀升至30.8%,創下自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漢茨對此發出警告,稱「如果股本缺口繼續擴大,破產風險也將持續上升。」這一趨勢顯示,即使整體市場情緒有所改善,許多企業的財務基礎依然薄弱,潛在的違約與破產風險正悄然升高,為德國經濟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新聞來源:Reuters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