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鎮2025中秋晚會溫暖波城華人心

昨天是中秋佳節,很多波士頓地區的朋友還在回味近日在萊鎮(Lexington)卡里大廳(Cary Hall)舉行的中秋晚會。歷史悠久的卡里大廳中秋晚會當晚大紅燈籠高懸,桂香盈室,現場800個座位座無虛席,台上台下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對遠離故鄉、身在波士頓地區的華僑而言,這場晚會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他們在海外共慶佳節、凝聚鄉情的重要時刻。晚會由萊鎮華人協會(CAAL)主辦,歷時數月籌備。總導演胡倩女士在謝幕時感性地說:「昨夜星光與掌聲雖已漸息,但心中的感動與感激依舊澎湃。感謝每一位演員、義工和觀眾,是你們共同成就了這台溫暖而精彩的中秋盛宴。」這句話,說出許多海外華人此刻的心聲。

對波士頓地區的華人而言,中秋節向來是情感最濃的節日之一。然而,離家萬里,難以與家人團圓成每年中秋最大的遺憾。萊鎮中秋晚會的意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顯得格外動人:它以鄰里相聚的方式,讓散落在海外的遊子感受到家的溫度,彷彿那一輪明月不再遙遠。

藝術與鄉情交織舞台成最美家宴

演出當晚的卡里大廳內,燈光與舞台布景交相輝映。觀眾們隨著節目開場屏息凝神,彷彿穿越時光回到熟悉的中秋夜晚。開場舞《生機勃勃-漫落花間》團扇輕搖,宛若清風拂面;舞劇《廣寒宮奇遇》將嫦娥傳說演繹得妙趣橫生,引得全場會心一笑;童聲朗誦《但願人長久》搭配古箏與弦樂,清澈純淨,沁人心脾。

更動人的是歌曲《但願不再是夢裡》,唱出無數海外華人在月下的共同心聲:「雖在千里之外,但團圓的心意,從未遠離。」那一刻,不少觀眾眼眶濕潤,因為在異鄉追尋團圓的渴望,是每個遊子的共同故事。

天使舞蹈團的演員們在克可老師的指導下,用她們的青春展示出中華民族舞蹈歷久彌新的魅力。女高音歌唱家廉艷小姐獨唱《芦花》聲情並茂,唱腔迴盪劇院上空,將晚會的氣氛帶入最後的高潮。

本場晚會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絕大多數表演者都來自萊鎮本地社區。許多觀眾驚喜地發現,台上優雅起舞的女子是隔壁鄰居,台上琴聲婉轉的少年是孩子的同學。台下父母、長者報以笑容與掌聲,那份真摯的互動讓這台晚會更像一場「家宴」,而不僅是一場演出。

「今夜,我們真的團圓了。」散場後,去年從北卡州搬家到波士頓地區的楊先生在月光下如此感慨。這種來自鄰里間的溫暖與凝聚,讓遠在海外的華人感受到即便相隔千山萬水,也能在同一輪明月下共享歡樂與思念。

由於卡里大廳座位有限,僅能容納800名觀眾。但主辦方特別準備線上播映平台,讓未能到場的華人朋友也能一同感受這場藝術盛會。在美國及海外地區的觀眾可以透過YouTube重溫晚會,在中國大陸的親友則可經由嗶哩嗶哩(Bilibili)平台觀看。

有遠在中國大陸的親友特觀看全程後動情地表示:「這場晚會讓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根脈擁有何其強大的生命力,它跨越重洋,在遊子心中生生不息。」

這一番話,也道出中秋晚會的另一層意義:它不僅讓海外華人凝聚情感,更透過文化和科技,讓故鄉親友與海外遊子共賞明月、同沐鄉情。

凝聚社區力量傳遞節日精神

中秋節是中華文化裡象徵團圓與思念的重要節日。對波士頓地區華僑而言,這場晚會不僅是文化的盛宴,更是社區團結與互助精神的體現。從華協籌委會精心策劃,到義工熱心協助,再到鄰里間彼此支持,所有人都在用行動詮釋「花好月圓人團圓」的真諦。

不少華協成員表示,希望藉由中秋晚會讓孩子們感受到中華傳統節日的魅力,學習欣賞家鄉音樂、舞蹈和詩歌,將文化記憶銘刻在心。

隨著演出落幕,人們走出卡里大廳時,微風中仍留有音樂餘韻。許多觀眾流連不去,不少人拍照留念,與親友合影,將這個夜晚珍藏。「雖然身在海外,但今晚真的感覺像回到了家。」家住波士頓西郊的僑胞熊女士說,「能和這麼多鄉親一起賞月聽歌,分享彼此的故事,特別幸福。」

這場2025年萊鎮中秋晚會,不僅是一次舞台藝術的盛宴,更是一條情感長河,讓海外華人屬於中秋的思緒盡情流淌,也讓「團圓」的溫度變得真切可感。

正如詩句所言:「月已圓,人長久。」這份節日的溫暖將隨著月光流轉,延續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也將成為波士頓華人社區最美好的共同回憶。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廉艷演唱《芦花》。梅芬芳攝

天使舞蹈團的民族舞蹈表演。

劉可伊表演中國古典舞獨舞。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