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歲的華裔鋼琴巨星王羽佳(Yuja Wang)即將回到她音樂旅程的起點——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擔任新設職位「藝術合作者」(Artistic Collaborator),預計於2026-27學年正式上任。作為全球古典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鋼琴家之一,王羽佳的榮歸母校消息震撼樂壇,引發美東地區經典樂迷的熱烈關注與期待。
柯蒂斯音樂學院在公告中指出,王羽佳不僅是學院最傑出的校友之一,更是當代古典音樂最受矚目的鋼琴家。她將主持大師班,並計劃參與室內樂合作、演奏學院作曲系學生的新作品,展現她一貫推動當代音樂的熱情。
波士頓是鋼琴巨星幸運之城
回顧王羽佳的音樂生涯,波士頓在她的國際聲名初啟之路上扮演極其關鍵的角色。2007年,年僅20歲的王羽佳在極短時間內受邀代替鋼琴女皇阿格麗希,與波士頓交響樂團(BSO)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經典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場臨危受命的演出震驚樂壇,王羽佳以熱情奔放的演奏風格與精湛琴藝征服全場觀眾,從此一戰成名。此後,王羽佳正式開啟在世界各大音樂廳巡迴演出的華麗篇章,成為炙手可熱的國際鋼琴巨星。
多年後的2023年4月,王羽佳再度與BSO攜手,在音樂總監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指揮下演出梅湘的經典鉅作《圖倫加利拉交響曲》。她充滿張力的詮釋、精準掌控極高難度的鋼琴獨奏段落,以及與樂團水乳交融的合作,令波士頓超過2000名觀眾報以雷鳴般掌聲。《波士頓經典音樂評論》讚譽她「是一位對任何作品都充滿熱情的音樂家,她對《圖倫加利拉》的演繹大膽而清晰,尤其是在鋼琴最低與最高音域間遊走時,更展現無與倫比的控制力與張力」。
當晚謝幕時,王羽佳身穿一襲彩虹色緊身晚禮服,與指揮尼爾森斯和樂團成員一同亮相,打破傳統女性鋼琴家必須穿著素雅晚禮服的觀念,展現她獨特的舞台個性與藝術態度。觀眾的掌聲和歡呼經久不息,再次見證波士頓與這位鋼琴巨星之間的深厚淵源。
鋼琴魔女的成長之路
王羽佳1987年出生於北京的音樂世家,母親是舞蹈家,父親則是打擊樂演奏家。受家庭藝術氛圍薰陶,她自幼展現過人音樂天賦。2002年,年僅15歲的她考入著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名鋼琴家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在柯蒂斯六年,她接受嚴格專業訓練,同時也沉浸於校園自由而深刻的人文氛圍中。
王羽佳回憶說:「我在柯蒂斯上過大師課,也學習過文學和心理學,那段時光讓我收穫的不只是技巧,更是對生活與藝術的深刻理解。」
2009年,王羽佳與全球頂級唱片公司德意志留聲機(Deutsche Grammophon)簽訂獨家合約,正式躋身國際一線鋼琴家行列。此後,她與克勞迪奧·阿巴多、丹尼爾·巴倫博伊姆、杜達梅爾、梅塔、馬澤爾等世界級指揮家合作,頻繁登上全球頂尖音樂廳舞台。
近年來,王羽佳以極具爆發力的舞台魅力與高超技巧多次成為樂壇焦點。2023年1月,她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與費城交響樂團合作,完成一場長達400頁譜子的「拉赫曼尼諾夫馬拉松」音樂會,連續演奏五部拉赫曼尼諾夫作品,創下前所未有的紀錄。《紐約時報》盛讚此舉為「一場一生一次的音樂壯舉」。演出結束時,指揮家涅澤-塞甘(Yannick Nézet-Séguin)更激動地下跪向她致敬,現場觀眾掌聲雷動,甚至有人因過於激動而暈倒,足見其震撼力。
藝術與教育的新篇章
此次回到母校擔任「藝術合作者」,王羽佳形容這個新職位是「一座遊樂場,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她透露,希望透過這個崗位啟發更多年輕音樂家,同時也能從學生身上汲取新靈感。
柯蒂斯學院表示,王羽佳將主持大師班,並可能與作曲系學生合作演奏新作品,還將參與室內樂課程。作為當代音樂的積極倡導者,她的加入無疑將為學院注入新鮮活力,促進傳統與現代音樂的交融。
無論是當年初登BSO舞台時的橫空出世,還是後來與樂團攜手呈現《圖倫加利拉交響曲》的高光時刻,波士頓都在王羽佳的藝術歷程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對於這座城市而言,王羽佳同樣是波士頓音樂故事中無法忽視的篇章。
談及對鋼琴教育的看法,王羽佳表示:「教鋼琴並不是單向地傳授技巧,而是與學生共同探索音樂背後的故事和情感。我希望年輕的鋼琴家們能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這比單純的速度與炫技更重要。」她強調,教育對她而言更像一種雙向啟發:「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從學生的想法中得到新的靈感。音樂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的精確,還需要感受力與想像力,而這些往往是年輕人最寶貴的特質。」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王羽佳同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檔案圖片

指揮家涅澤-塞甘演出後下跪向王羽佳致敬。

王羽佳的彈奏充滿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