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收緊初級廚師與侍應的輸入外勞門檻,以保障本地勞工的就業優先權。勞福局今日到立法會就施政報告作簡報,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就外勞輸入計劃及本地就業情況提出建議,促請政府採取更靈活、按工種調節的安排,以平衡僱主用人需求與保障本地就業權益。
田北辰表示,任何放寬輸入外勞的安排,均應以優先保障本地人就業為前提,並要求僱主在申請輸入外勞前須證明已充分採取本地招聘及其他必要程序,承擔相應社會責任。他指出,香港勞動市場呈現分化,部分工種出現人手短缺、企業在本地招聘上遇到實際困難,另一些崗位則仍有大量本地求職者可供調配,因此不宜以一刀切或單一指標處理外勞輸入問題,應按不同工種實際情況作出彈性安排。





籲按本地招聘情況調節外勞配額
田北辰建議,政府應根據每個工種的供求狀況,動態調整外勞配額。對於經多次本地招聘仍難覓得人手的崗位,可考慮採取較寬鬆的二對一配額;相反,若某工種本地失業率持續偏高、供過於求,應將配額比率調高至三對一或四對一,以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就業機會。此種因時制宜、按工種區分的做法,有助同時解決短缺行業的人手問題及回應基層市民對就業保障的憂慮。
田北辰亦指出,雖然政府強調輸入外勞計劃以保障本地優先就業為大原則,並表示會動態檢視相關措施,但目前以勞工處招聘作為優先渠道的做法,未能完全回應市民擔憂。因此,他將繼續要求政府在制定外勞輸入政策時納入熔斷或彈性調整機制,並按行業和工種公開發布相關數據與審批標準,以便社會監察與評估成效。
田北辰強調,政府在維持本地就業優先的前提下,應務實而靈活地推進外勞輸入安排,確保僱主合理用人需求與勞工就業權益取得平衡,減少社會對立,促進勞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