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際金價屢創新高,市場投資情緒高漲,部分不法分子也趁機設計新型詐騙手法。聯邦調查局(FBI)波士頓分局近日發布警告,提醒新英格蘭地區居民提高警覺,勿成為「金條騙局」及其他冒充政府機構詐騙的受害者。
FBI指出,近期新英格蘭各州接獲大量舉報,稱有人接到自稱來自FBI或其他聯邦、地方執法機關的電話,聲稱當事人涉嫌犯罪或財務違規,必須立即支付巨款以「和解」或避免被逮捕。有些詐騙者更進一步誘導受害人將資產變現,購買金條或其他貴金屬後交給所謂的「調查人員」保管,藉口是「協助辦案」或「保護財產」。
FBI波士頓分局特別探員主管多克斯(Ted Docks)表示,詐騙分子會利用恐懼與威脅操縱受害人情緒,甚至偽造來電顯示號碼,使其看似來自官方電話。「沒有人願意成為執法調查的對象,這種恐懼心理給詐騙者可乘之機。」他說。
據了解,這些電話多半以緊迫口吻告知對方「已被控告」或「即將凍結銀行賬戶」,隨後要求受害人立刻匯款或購買禮品卡、加密貨幣,甚至近期流行的「金條」。在金價高漲的背景下,不法分子聲稱「只有把資金轉換成黃金,才能避免被政府凍結或充公」,誘使受害人購買金條並交付「特工」或「快遞員」收取,導致財物血本無歸。
驚人損失數據和防範之道
根據FBI網絡犯罪投訴中心(IC3)的統計,2024年全美共有17,367人報告遭遇冒充政府機構詐騙,總損失達4億零562萬美元。僅波士頓轄區(涵蓋麻州、緬因州、新罕布什爾州及羅德島)就有778宗投訴,損失近1,300萬美元,其中麻州受害者損失超過950萬美元,新罕布什爾州也超過160萬美元。
FBI強調,真正的執法部門不會致電要求付款,更不會命令民眾將資產變現為現金、金條或白銀來「避免逮捕」。凡是要求透過預付卡、匯款、加密貨幣ATM或貴金屬交易交付巨款者,幾乎可以肯定是詐騙。
FBI建議新英格蘭地區民眾,面對可疑來電應謹記以下三點。首先切勿被恐嚇語言嚇倒,任何聲稱「立即逮捕」或「立即罰款」的電話都應視為可疑。其次,不要按照來電指示操作,可自行致電FBI波士頓分局(857-386-2000)或相關政府機構公開電話查證身分。最後切勿向陌生人透露社會安全號碼、銀行賬戶或個人身分資料,更不要按照指示轉賬或購買金條、禮品卡。
「如果你懷疑自己已經受騙並有金錢損失,應立即停止與詐騙者聯絡,通知銀行凍結賬戶,同時報警並向IC3網站(ic3.gov)提交投訴。」FBI提醒,務必保留所有交易紀錄、預付卡信息及與詐騙者的通訊記錄,以便後續調查。
社區教育不可或缺
執法部門表示,詐騙模式雖不斷變化,但大多帶有恐嚇、急迫及保密要求等特徵。尤其在金價攀升之際,金條、白銀及其他貴金屬正成為詐騙話術的新焦點。
「我們希望透過宣傳教育,讓公眾明白:沒有任何合法機構會要求你用大筆現金或金條幫忙抓捕罪犯。」多克斯說。
本地社區組織亦呼籲民眾加強對長者、移民及非英語母語人士的宣導,因這些族群往往更易受騙。僑界領袖指出,部分華裔長者投資黃金多年,對「金條保值」觀念根深蒂固,若未警覺便可能陷入陷阱。「要提醒家中長輩,真正的FBI或警方不會收取黃金保管,也不會上門索要金條。」
專家提醒,詐騙成功往往利用兩種心理——「害怕」與「想保值」。金價創高雖吸引不少人投資,但任何要求匯款或交付黃金的「官方來電」,都值得高度懷疑。
隨著假冒執法人員詐騙在新英格蘭持續上升,FBI呼籲民眾保持警惕,及時舉報可疑行為,共同防範財務損失。只要謹記:政府不會要求你買金條、匯款或交付貴金屬來免於調查,便能在金價狂飆的浪潮中守住荷包,遠離詐騙。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FBI波士頓分局官員James Crowley談金條騙局。 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