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7個月小喜樂病逝當「大體老師」   父母:給未來孩子留希望

上周五(12日)下午,無情的死神奪走出生僅237天的小喜樂(化名)寶貴性命。雖然小喜樂未曾感受精彩的生命,但父母仍決定將他的遺體捐獻給杭州醫學院,供兒童疾病研究使用,使他短暫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為世人留下了一份最珍貴的禮物,成為醫學教育領域最年輕的「大體老師」。

小喜樂特別愛笑

相關新聞:販賣人口︱無錫半月大男B賣¥15萬交易曝光 月入8萬中介力推胎中「期貨」

小喜樂母親寫給愛兒的一封信,感動無數網民。
小喜樂母親寫給愛兒的一封信,感動無數網民。

 

小喜樂自出生就一直跟病魔搏鬥。《錢江晚報》
小喜樂自出生就一直跟病魔搏鬥。《錢江晚報》

 

周二,醫護人員為小喜幾舉行告別式。《錢江晚報》
周二,醫護人員為小喜幾舉行告別式。《錢江晚報》

 

父母同意小嘉樂當「大體老師」。《錢江晚報》
父母同意小嘉樂當「大體老師」。《錢江晚報》

 

今年1月18日出生的小喜樂先天患有「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心臟病。自出生起便與病床為伴。這種罕見病導致肺部「淨化」後的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心臟,常出現呼吸急促、反覆肺炎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引發心臟衰竭。儘管輾轉多所醫院,但術後肺靜脈狹窄的併發症仍讓他的病情反覆惡化。

小喜樂給浙大兒院醫護的印象是「特別愛笑」,在無數次搶救中,小喜樂總會嘴角微微上揚望著醫護人員,彷彿在用笑容傳遞力量。命運並未因他的堅強而眷顧。9月12日,小喜樂因肺出血和嚴重低氧血症搶救無效離世,心電監護儀上的綠線成為他生命的終章。

小喜樂父母原本想捐器官,讓他換種方式活著,但他的器官已嚴重衰竭,無法滿足移植條件。因此夫妻決定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讓他成為「大體老師」。

媽媽給愛兒的信

9月16日,杭州醫學院為小喜樂舉行了簡樸而莊重的遺體告別儀式。現場擺放著喜樂生前最愛的玩具小熊,以及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裡讀來字字泣血:「你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怎麼捨得放棄你」「不知道你會不會怨恨媽媽,一次次把你推上手術台,一次次把你推進ICU」「拔管後5分鐘你就走了,媽媽曾幻想過無數次你離開的畫面,可從沒想過會這麼難受」

「媽媽還是決定把你的遺體捐獻了,希望你不要怪媽媽。媽媽也做了捐獻志願登記,會一直陪著你」「和你這一別,真的好遠,遠到媽媽得走完這一生才能和你見面」……

何謂「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的遺體通過特殊處理後,成為醫學生解剖學習、手術訓練的重要教具。據杭州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主任介紹,每具遺體可支撐200-300名學生的系統解剖實踐,幫助醫學生突破二維圖譜的限制,直觀理解人體結構與病理變化。

為尊重捐贈者,醫學界建立了嚴格的倫理規範:遺體需在-30℃急速冷凍以保持組織活性,使用前復溫至4℃;解剖課前師生集體默哀,課後重新縫合遺體並舉行集體火化儀式;部分院校設立「雙盲制度」,禁止查詢捐獻者資料,但允許家屬在觀察室觀看教學過程。

「遺體不僅是教學工具,更是傳遞知識的載體。」杭州醫學院生命教育基地負責人表示。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