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長期以來象徵著機會、繁榮與向上流動的承諾。該詞最早由作家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於1931年出版的《美國史詩》(The Epic of America)提出,他描述「一個人人生活應該更美好、更富裕、更充實的國度之夢,每個人都能依據能力或成就獲得機會」。
《新聞周刊》(Newsweek)報道,然而,近一個世紀後,要實現這一願景的成本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昂。根據《Investopedia》最新研究,達成傳統「美國夢」的一生成本——包括買房、退休、養育子女、婚禮、新車、醫療保健、寵物與年度旅行——如今約需500萬美元。此計算假設一個受過大學教育、雙薪的家庭,在一生中有能力維持這些目標。
伊利諾州沃倫維爾市的「Ambassador Wealth Management」總裁暨執行長巴廷(Phillip E. Battin)接受《新聞週刊》訪問時表示:「美國夢對許多人來說愈來愈難以實現。中產與工薪階層的收入,追不上住房、醫療和日常開銷等不斷上漲的成本。」
退休金是「美國夢」中最大的一筆開銷。《Investopedia》估算,若要在65歲以上維持平均每年63,609美元的支出並持續20年,成年人需準備1,636,881美元退休儲蓄,且考慮每年2.5%的通膨率。
然而,理想不代表容易達成。巴廷指出:「將近一半的美國人根本沒有任何退休儲蓄。即便是中產階級也難以跟上,平均存款僅約13萬4千美元,恐怕不足以保障退休後的財務安全。」
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