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九月開學季到來,大波士頓地區迎來數十萬名返校和新入學的大學生。波士頓素有「大學城」之稱,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頓大學、東北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聚集,為城市注入了年輕活力。但在學術與社交生活外,如何保障學生尤其是國際留學生的人身安全,卻成為當前社會日益關注的焦點。
今年五月,一宗發生在麻州伍斯特(Worcester)的嚴重意外,震動整個大學社群。22歲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學生伊薇特(Yvette Digan),因參加波士頓大學交換生計劃,來到麻州交流。她在一次兄弟會的聚會中遭遇爆炸,被95%酒精度的烈酒Everclear點燃,瞬間陷入火海,導致30%身體嚴重燒傷。至今,她仍在波士頓接受多次手術與長期治療。
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
據起訴書,事發當晚,伍斯特理工學院(WPI)兄弟會Zeta Psi的聚會現場,有成員將高濃度酒精Everclear倒入火堆,瞬間引發巨大火球,伊薇特全身被火焰吞沒。她憶述:「我只是和朋友聊天,突然之間全身著火,痛苦尖叫,最後同學們把我撲倒在地才將火撲滅。接下來一切變得模糊,我甚至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
她的律師指出,Everclear的生產公司Luxco 早在2018年便刪除了瓶身上「切勿用於明火」等重要警告,甚至在網路與社交媒體上宣傳該產品可用於烹飪或作蠟燭燃料,嚴重誤導消費者。律師強調,95%乙醇會揮發產生爆炸性氣體,本應受到嚴格管制,但廠商卻隱瞞風險。
更令人痛心的是,這並非首次發生類似事故。去年亦有一名伍斯特理工學生因Everclear酒精而嚴重燒傷入院,但校方未採取進一步措施。伊薇特表示,她對校方未能汲取教訓感到失望,並呼籲不僅要在麻州,還應在全美範圍內禁止該酒類產品銷售,以防止悲劇重演。
學生安全的警鐘
這起案件為大波士頓返校學生敲響警鐘。波士頓市長吳弭曾多次強調,波士頓是一座「屬於所有人的家」,學生是城市的重要一員,政府與校方有責任保障他們的安全。但在現實中,無論是校園周邊治安、聚會飲酒文化,還是住宿條件與心理健康問題,都存在潛在風險。
對剛返校的學生,尤其是初到美國的國際留學生,專家提出以下幾點安全建議,包括避免高風險聚會。聚會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但應謹慎選擇參加對象與場合。兄弟會或私人派對往往缺乏監管,酒精濫用、毒品,甚至火災隱患時有發生。學生應避免飲用來源不明或高濃度酒精,遠離可能涉及危險行為的場景。
各大高校均設有校警部門與校園安全熱線,例如波士頓大學的「Blue Light 系統」與緊急求助站。學生應熟記校警電話,下載官方安全App,並了解學校提供的夜間護送服務。學生應養成良好習慣:夜間結伴而行,避免走僻靜小路;妥善保管個人物品,不隨意攜帶大量現金;在校園內外保持警覺,遇到可疑情況立即求助。
新學期壓力大,國際學生面臨語言與文化適應挑戰。許多大學提供心理諮詢與多語種支持服務。保持與家人朋友聯繫,尋求校園社團與僑團支持,也有助減少孤立感。一旦遇到事故或侵害,學生應第一時間報警,並聯繫學校國際學生辦公室。必要時可尋求律師與社區組織的幫助。伊薇特的案例正顯示受害人透過法律途徑,追究企業責任的重要性。
社會各界的呼籲
針對伊薇特的遭遇,她的朋友和社區正在發起眾籌,幫助她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據悉,她需要多次植皮手術、物理治療與心理輔導,康復之路漫長。她的家人表示:「她原本對未來充滿希望,如今學業和音樂夢想都被迫擱置,但我們相信社會的支持能讓她重新站起來。」
麻州州議員與安全專家也呼籲政府應加強對高危酒精產品的管制,並要求大學提高對校園聚會安全的監督力度。同時,他們提醒國際學生,應該積極瞭解當地法律與社會資源,不要因語言或文化隔閡而選擇沉默。
波士頓因其學術氛圍與多元文化而聞名,但對於剛返校的數十萬大學生來說,安全與健康同樣是他們成長與學習的重要基礎。伊薇特的不幸經歷提醒我們,任何疏忽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在新學期伊始,無論是大學校方、市府還是學生自身,都應以此為鑒,共同營造一個更安全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正如吳弭市長所言:「波士頓是大家的家。」而一個真正的「家」,應當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安心追夢的地方。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學生伊薇特。 檔案圖片

伊薇特身上多處被酒精燒傷。

酒精度高達95%的烈酒Evercl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