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位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地處活躍的興都庫什斷層帶,地震活動頻繁。印度板塊向北擠壓形成喜馬拉雅與興都庫什山脈,斷層活動導致淺層地震多發。此外,阿富汗因貧困、戰亂與基礎設施不足,災害效應被放大。
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阿富汗每年記錄數百次地震,淺層地震尤為常見,因板塊側滑而非直接碰撞引發。該國山區地形複雜,土坯房結構脆弱,即使中等強度地震也可能造成嚴重損失。阿富汗位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東端,該地震帶佔全球17%的地震活動。
阿富汗因貧困、戰亂與基礎設施不足,災害效應被放大。該國由於建築脆弱與救援不足導致極高傷亡。1998年,塔哈爾省6.1級地震造成約4450人死亡。2002年,興都庫什7.4級地震導致巴格蘭省超1000人喪生。2022年,帕克蒂卡省6.1級地震釀千人亡。2023年,赫拉特省6.3級地震及餘震致超2000人死亡。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格蘭迪表示,這場地震加劇了阿富汗的人道主義危機,並呼籲全球捐助者支援救援工作。「這場災難在乾旱以及數百萬阿富汗人被迫從鄰國遣返等挑戰之外,又帶來了死亡和破壞。」
分析認為,阿富汗需採取多層次預防措施。首先,提升建築抗震標準,推廣耐震材料取代土坯房。其次,建設地震監測與早期預警系統,追蹤斷層活動,提前數秒至數分鐘發出警報。第三,開展社區防災教育,教授「趴下、掩護、等待」原則,減少恐慌性傷亡。第四,完善基礎設施,確保災後救援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