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街市現「科技魚頭」?港媽買魚頭驚覺1處不尋常:很可能是科技與狠活魚!網民揭真相|Juicy叮

有港媽叫工人在啟德一個街市魚檔購買魚頭,回家後驚覺魚頭有一處不尋常,她在網上公審該魚販可能賣「科技與狠活魚」,掀起熱議,有網民揭開該「科技魚頭」的真相。

事件詳情如下:

啟德街市現「科技魚頭」?港媽買魚頭驚覺1處不尋常:很可能是科技與狠活魚!網民揭真相↓↓↓↓

 

 

 

 

 

 

 

 

 

 

 

 

 

 

 

 

 

 

有港媽在「啟德居民自由講」FB專頁發帖表示,上周六(23日)「叫工人去街市買魚頭」,工人買回魚頭,她發現該魚頭竟然沒有魚雲,她發帖公審:「原來呢間野的魚頭是沒有魚雲的,很可能是科技與狠活魚!大家小心!」

港媽附有該無魚雲的魚頭照片,掀起網民熱議,有網民認為魚一定有魚雲,和樓主一樣奇怪何以有魚頭無魚雲:「點會無魚雲,魚雲係魚個腦喎。」「一定有,所有魚都有。」

不過,不少網民紛紛留言指樓主擺烏龍,道出事件真相:「證明樓主平時好少買餸煮飯,對魚認識無知。」「事主自己都唔識何況個工人。」網民指出,樓主所買的其實是鯇魚魚頭,並非大魚魚頭,「梗係冇乜魚雲啦。」

網民:證明樓主平時好少買餸煮飯

鯇魚頭在街市普遍叫鯇魚咀,樓主想買的魚頭,其實是大魚魚頭:「大魚既魚頭先叫做魚頭,鯇魚果個魚頭係叫做魚咀。」「你淨係叫姐姐買魚頭,又無講咩種既魚頭,你張相既魚頭一睇就知係鯇魚頭啦!」

網民指出,其實單憑價錢已可辨別鯇魚頭和大魚魚頭:「大魚頭有些大的,切開一半也要賣60元到70元不等,鯇魚頭就平好多,一般都係一份一份賣的!」

「魚雲係大魚頭至有白色滑滑,最值錢係魚雲所以大魚頭係貴嘅,買一個要成7、8拾元,其他魚頭係唔值錢!」

有網民又嘲諷樓主公審帖文指存在「科技與狠活魚」:「如果科技做到咁似都唔怕試下」、「原來科技與狠活已經成為咗無知嘅代名詞」。網民呼籲:「無知真係要學習,請樓主多啲學習,不要再出醜。」

資料顯示,魚雲指魚頭近魚鰓的位置,兩邊都有白色半透明的膠狀,口感極為滑溜。鯇魚其實有魚雲,但相對其他大頭魚來說,體積較小,不那麼明顯和常見。

來源:啟德居民自由講@Facebook

同場加映:買魚送「刀片」魚頭被𠝹一手血 網民:個魚頭好有生命力↓↓↓↓

 

  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帖表示,日前在魚檔「買片鮫魚,魚檔搭塊魚頭」
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帖表示,日前在魚檔「買片鮫魚,魚檔搭塊魚頭」

 

 他回家後,「用手一洗啲魚牙即刻拮流血」
他回家後,「用手一洗啲魚牙即刻拮流血」

 

 事主拍下當時情況,見到手指血流如注
事主拍下當時情況,見到手指血流如注

 

 事主細心檢查魚頭,看到「啲牙好似刀片咁」
事主細心檢查魚頭,看到「啲牙好似刀片咁」

 

 照片看到魚牙雖細小,但卻尖銳峰利
照片看到魚牙雖細小,但卻尖銳峰利

 

 事主亦驚訝:「放入口食真係好容易𠝹傷。」
事主亦驚訝:「放入口食真係好容易𠝹傷。」

 

 不少網民表示:「鮫魚d牙好利架,有啲好幼密嘅鋸齒,hi到少少都好多血。」
不少網民表示:「鮫魚d牙好利架,有啲好幼密嘅鋸齒,hi到少少都好多血。」

 

 「鮫魚啲牙係非常之利 ,個魚頭唔好食好危險,脷都斷埋呀。」
「鮫魚啲牙係非常之利 ,個魚頭唔好食好危險,脷都斷埋呀。」

 

 不過,有網民則表示:「鮫魚個頭先至係最好食,煎熟左連棚牙都係軟腍腍。」
不過,有網民則表示:「鮫魚個頭先至係最好食,煎熟左連棚牙都係軟腍腍。」

 

有網民又形容:「個魚頭好有生命力。」「死都要咬人一口。」
有網民又形容:「個魚頭好有生命力。」「死都要咬人一口。」

 

 不少網民提醒事主被魚𠝹傷,要認真消毒傷口,有人甚至建議事主馬上去急症室,以防感染創傷弧菌,嚴重可導致食肉菌感染而須截肢或致命。
不少網民提醒事主被魚𠝹傷,要認真消毒傷口,有人甚至建議事主馬上去急症室,以防感染創傷弧菌,嚴重可導致食肉菌感染而須截肢或致命。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處理生的海產時遭割傷,有可能感染創傷弧菌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處理生的海產時遭割傷,有可能感染創傷弧菌

 

 據本地研究顯示,患上由創傷弧菌引致壞死性筋膜炎(通常稱為「食肉菌感染」)的死亡率大約是百分之三十。
據本地研究顯示,患上由創傷弧菌引致壞死性筋膜炎(通常稱為「食肉菌感染」)的死亡率大約是百分之三十。

 

 中心建議市民妥善處理食物,留意海產的尖刺部份,如魚鰭、蝦頭和蟹等以免被刺傷。
中心建議市民妥善處理食物,留意海產的尖刺部份,如魚鰭、蝦頭和蟹等以免被刺傷。

 

在處理生的海鮮時,應戴上保護衣物(例如手套)及覆蓋所有傷口。此外,市民前往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
在處理生的海鮮時,應戴上保護衣物(例如手套)及覆蓋所有傷口。此外,市民前往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

 

中心又建議市民對傷口要有正確護理,包括:
中心又建議市民對傷口要有正確護理,包括:

 

 盡快清潔傷口,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直至癒合。
盡快清潔傷口,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直至癒合。

 

 即使是輕微或沒有感染的傷口也應該立即治理。
即使是輕微或沒有感染的傷口也應該立即治理。

 

 如出現感染症狀,例如持續皮膚紅腫及痛楚等,應盡早求醫,等等。
如出現感染症狀,例如持續皮膚紅腫及痛楚等,應盡早求醫,等等。

 

 資料顯示,過往亦曾發生女魚販劏魚時被魚鰭剌傷,延醫兩日因創傷弧菌入血,截肢仍未能控制惡菌而喪命。
資料顯示,過往亦曾發生女魚販劏魚時被魚鰭剌傷,延醫兩日因創傷弧菌入血,截肢仍未能控制惡菌而喪命。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