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家庭責任納入招生考量

大學招生官就像偵探,要求在沒有親歷親見的情況下,他們要從高中成績單、申請文書和推薦信描述中找到線索來決定一個學生是否能在大學裡成長成功。

南加州大學(USC)招生辦主任布魯諾德(Tim Brunold)向全國教育網站The Hechinger Report指出,即使學生提交了廣泛的申請內容,「偵探們」也必須在字裡行間做大量的解讀。對學生如何度過課外時間,招生官的線索通常僅限於其擔任隊長的運動隊、參加過的俱樂部、做過的義工工作和獲得的獎項,但往往缺乏學生可能承擔的其他責任或生活環境的重要信息,比如照顧兄弟姐妹或生病的家庭成員,做兼職貼補家用,或者家裡沒有穩定互聯網連接。

這些缺失的線索往往意味著學生申請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如果一個學生從放學後到睡覺前都要照顧兄弟姐妹,成績卻很好,可能意味著她比沒有這類負擔的同齡人更有學術天賦。

生活負擔與課外活動

為了填補這一空白,向並未來的學生發出這些家庭責任很重要的信號,12所大學參與了一項實驗,要求申請人列出一份幫助減輕家庭生活負擔和責任的清單,並勾選哪些是他們需要每周花4小時以上時間做的事。

「我們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從這些需要大量技能和時間的事情中獲得加分,就像那些參加傳統的、學校課外活動的孩子一樣」,哈佛大學教育系研究生院「讓關愛成為普遍」(Making Caring Common)計劃的招生主任安德森(Trisha Ross Anderson)說。這一想法是在最高法院裁定招生決定不能考慮種族因素之前就已形成的,「我們想讓學生更容易報告和討論這些信息。如果學生不想在申請文書中寫關於這些內容的話,他們也不必這麼做。」

哈佛大學教育系研究生院幫助開發了大學申請系統Common App中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申請更快、更簡單,也為了便於招生官弄清楚「這個孩子還有甚麼其他事情要考慮嗎」,他們在Common App中添加了這個可選問題:

「有時學習成績和課外活動受到家庭責任或其他情況的影響。我們想知道這些責任和情況。你的回答不會對您的申請產生負面影響。你可以重複在Common App的活動部分中已經提供的一些信息。

請選擇你每周花4小時或更多時間做的活動:

協助家庭成員的情況,如預約看病,去銀行,或簽證面試;做家務(做飯、打掃衛生、洗衣服等);無家可歸或其他不穩定的生活狀況;為家庭成員作口譯或翻譯;生活在一個沒有可靠或可用互聯網的環境中;獨立生活或自己生活(不包括寄宿學校);管理家庭或家庭財務、預算或支付賬單;為家庭成員提供交通服務;照顧生病、殘疾或年老的家人;照顧年輕的家庭成員;照顧自己的孩子;從事一份有報酬的工作,為家庭收入做貢獻;做庭院活或農活;其他(請描述)。」

全方位了解 更公平競爭

Common App的該項目負責人洛佩茲(Karen Lopez)表示,在這12所大學中,66%使用Common App申請這些大學的學生至少勾選了一個選項。四分之一的學生勾選了四個或更多選項。

在2023年秋季,共有23所大學增加了這個問題。

安德森說,第二年的數據將在接下來幾個月開始處理。他們還計劃研究這個問題對招生和註冊的影響,但要到夏末才能開始。洛佩茲說,這些因素將有助於決定該問題是否應該成為Common App的常規部分。

南加大的布魯諾德說,招生官試圖「360度全方位地了解」未曾謀面但「常常向你吐露心聲的年輕人」。讓學生有機會以此方式分享他們的生活信息,有助於大學做出更徹底的評估。

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務長兼招生主任索爾(Whitney Soule)表示,提出這個問題,從更廣泛的角度了解學生的生活,有助於為不同背景的申請人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我們試圖做的是了解學生在過往生活中是如何行動的,他們怎麼樣花時間,責任是甚麼,以及他們如何看待自我和他人」,索爾說,「因為當他們來到我們的校園,在學校社區中生活和學習時,這將是非常重要的。」本報訊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