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I迅速演進的時代,押注其發展走向也成為一項「賭馬」般的高風險行為。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預測市場平台如Kalshi和Polymarket正吸引數以萬計參與者,真金白銀為心目中「最佳AI模型」下注,當中涉及AI模型排名、監管政策、甚至OpenAI高層動向的合約,押注金額動輒百萬美元計,而本月AI相關市場總交易額已升至2,000萬美元,是年初的10倍。
成功在於更早發現「訊號」
報道指出,一位27歲的短線交易員Foster McCoy,在8月初注意到人們誤解了一個炒作GPT-5的在線排名網站,於是他投注了4,500美元予其競爭對手Google的Gemini成為「本月最佳AI」,成功在幾個小時內賺了10,000美元。
自今年初以來,他已在Kalshi上進行超過320萬美元的交易,並淨賺17萬美元。他指出,「只是在賭對方不知道甚麼」,並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長期上網」。
由於這些AI賭局的核心,在於能否比別人更早發現「訊號」,因此社交媒體平台X、聊天群組Discord、與AI盲測排名網站LMArena,成為投注者的三大神器,例如在GPT-5推出後,馬斯克(Elon Musk)連續發文吹捧其xAI Grok的優勢,導致「Grok將勝出」的合約價格在數小時內暴漲超過500%;儘管有關價格,最終又迅速回落。
哈佛生痴迷於揣測Gemini動向
另一位年僅20歲的哈佛大學生Rishab Jain,則經常瀏覽一些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的X賬戶。在GPT-5發布的前一天,OpenAI行政總裁Sam Altman發布了一張《星球大戰》(Star Wars)中Death Star的圖片,當Google旗下DeepMind一名研究員回覆了一張這個殺手星球被攻擊的圖片時,便將其解讀為Gemini開發者充滿信心的信號。
此外,他亦會研究Google應用程式的後端程式碼與GitHub活動,從中揣測Gemini模型的動向。他更表示,「我對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已幾乎到了痴迷般的程度」;而自6月份開始以來,他已經贏了3,500美元。
不過,這些預測平台的賭局看似簡單,每筆合約以美仙計價,價格反映市場對事件發生機率的預估,例如一份40美仙的合約成功,將兌現為1美元,否則則血本無歸,而大多數交易都在結果出爐前完成,因此獲利關鍵在於何時進場與何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