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誤打誤撞,小弟忽然成了退休專家,因有出版商睇中我六十歲離開政府後,生活姿采遠比在香港電台時豐富,於是邀請出「快樂退休」書,將心得寫下,出完一本又一本,連鎖反應是不停出席各類機構舉辦的退休講座。
每次講座都發現,是現場百計的準退休者及退休者,男性有八成面容顯示不安、沒精打彩或有多少意志消沉。相反,女性則八成表現活躍、鬆弛及充滿希望。
點解咁?無他,人性上,男性真是「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沒有了工作崗位,沒有了權力,咁就冇得威又冇得叻,這種打擊相當之大。弊在佢 多不願意放下身段,去做義工或低層次工作,故變無所事事悶悶不樂。
女性剛相反,甚少有權力欲,合群,易滿足,愛多樣化活動。退休後正好大量時間學插花、唱歌、跳舞、瑜伽 …而女性又天生同情心強,故較願意做無償及無權的義務工作,心靈上非常充實。
過去多次被公開或私下問:「碌Sir,退休後,怎樣才能有充實生活及存在價值?」
問的,皆是沒有經濟問題的65歲以上男士,退休前做到中上層。
我的答案簡單易明,但未必個個能實行:「製造一種被需要感覺。即每天皆有人期待你的出現,能如此,就是成功。若相反,根本冇人想見到你的話,這就認真失敗了。」
如何能令人期待你出現?正是你的出現,能令人感到快樂、安全、舒適、鬆弛 …其實做義工已是典型的一種。
日本最近出現「出租阿婆」,替客人煮飯打掃寫信洗衫——收取大概177港元一次出差費。錢不多,但很多阿婆願做,只因工作令本來寂寞的婆婆「有被需要感覺」,從而產生無盡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