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女性分享如何「做自己」

亞洲協會昨(14日)舉辦第17屆全球才華論壇,請來各界精英分享亞裔身為亞裔遇到的挑戰和獲得成功的經驗。在「從不可見到影響力」(From Invisible to Influential)轉節的討論中,幾位職業女性佼佼者為亞裔如何保持自己的個性和本色又在職場上獲得成功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這個轉節的討論請來了前ATT公司商業部華裔總裁周慧安(Ann Chow)、心理治療師及WellGuide公司創始人納瑟(Israa Nasir)、Disruption Advisors公司共同創始人強生(Whitney Johnson)在W New York聯合廣場店總經理彭恩(Christina Poon)的主持下進行討論。

周慧安是ATT公司140年歷史裡任命的首位少數族裔女總裁,她說職場上的個人品牌是建立在自己的個性和價值觀之上,把全部的自己帶入工作這些概念都沒錯,但她告誡亞裔不一定要把真實的自己在職場上完全展示出來。周慧安的父母是台灣移民,自己出生於美國。她說,作為移民,你不可能指望每個人都欣賞你的出處,但在職場上你可以在商業環境下談論自己的出處代表的機會,比如市場,比如自己的文化裡可以增進商業效率的那部分。她也建議職場人士可以讓身邊不同的人選擇五個詞來描述你自己,看是否符合自己期待建立的人設,並舉此做出調整。

強生說,自己在華爾街從事金融分析,職業早期一次跟朋友吃飯被問起自己的故事,從秘書開始做到投資分析師的她不好意思把自己經歷告訴別人。但後來她意識到,擁有自己的故事,利用自己的故事建立自己的品牌的重要性。

她說,職場上,女性必須比男性表現好幾倍才能被賞識,玻璃天花板是現實存在的,但仍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變自己的境況。比如「你在談論自己的能力和定位自己的工作時傳遞出的信息會被上司接收到。 」她說。

納瑟說,作為心理治療師,她遇到過很多病人以為做真實的做自己就是給出全部,不然就是虛偽,但在職場上,「控制誰看到你的哪一面不是操控而是策略。」 而遇到自己的個性與職場文化不符的情況,不一定非要改變自己,但可以適當調整策略。比如她自己之前常被人批評開會時不愛發言,她並沒有因此逼自己搶著發言,卻刻意在言談舉止中為自己打造出一個深度思考者的形象,在做自己的基礎上改變了別人對她的看法。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職場達人對亞裔進言。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