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尼蘇達州農民丹·格萊辛(Dan Glessing)對於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發起的貿易戰尚未感到過度憂慮。去年十一月,農業地區以壓倒性票數支持特朗普。如今,格萊辛與眾多農民對這位共和黨總統與中國及其他國際市場的爭端持觀望態度。
中國通常會採購明尼蘇達州四分之一的大豆作物,去年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總值近130億美元。美國過半數大豆用於出口,其中約半數銷往中國,這無疑是關鍵市場。特朗普上月將中國商品關稅提高至145%,中國隨即以125%的關稅反制。但週一兩國宣布的90天休戰協議,印證了多數農民不願過度恐慌的態度。
美國農業部週一發布的最新預測帶來更多好消息:玉米出口量預計上升,價格僅微幅下跌;大豆出口量雖可能減少,但國內消費增長將推高價格,大豆期貨應聲大漲。完成當日大豆播種後,格萊辛表示對此消息感到振奮並期待更多進展,但也坦言並不意外。
格萊辛注意到,即便是中西部理想播種條件這類好消息也有其陰影——豐收預期壓低了價格。加上高利率、種子與化肥成本,挑戰層出不窮。他說,「除了關稅和市場價格,還有太多其他因素。」因有固定本地買家且不直接出口,格萊辛某種程度避開了國際市場波動。但他強調農業經濟環環相扣。
部分農民計劃趁市場波動導致價格上揚時伺機銷售。「2018年學到:若出現價格上漲窗口,應立即把握而非期待更高點。關稅等因素會使市場極難預測,所以教訓是『不貪全壘打,穩拿二壘安打就滿足』。我們只要公平的市場准入,以及產品合理的價格。」
–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