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應對三藩市等城市露宿者營地日益嚴重的公共安全與衞生風險,加州州長紐森周一(12日)公布一項供各市縣採納的範本條例,要求地方政府立即處理危險及不衞生的營地問題,並協助露宿者轉介至庇護及相關服務。該政策獲選民支持的新一輪「第1號提案」(Proposition 1)撥款支持,總額高達33億美元。
同時紐森在記者會中點名Turlock市議會拒絕撥出象徵性一美元,亦拒絕撰寫支持信,以協助當地無家可歸者收容機構「We Care」爭取逾26萬美元州政府資助。紐森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發信促請市府重新考慮立場,批評對方缺乏合作與負責任的態度。
這聽來,像是一樁笑話。只需一元,就能換來成千上萬的撥款,世上竟真有這等划算買賣?
可惜,Turlock市長拒絕了。
而她拒絕的,並不是這一元,而是一種說服她信服的邏輯,一種她認為會延續失效政策的責任移轉。
這世界的問題從來不在「不給錢」,而在於「錢是否會解決問題」。政府多年投注於無家可歸政策,成效如何?街道變得更安全,還是帳篷變得更多?若所謂「援助」的終點只是讓人類學會依賴制度而忘記尊嚴,那給得愈多,是不是毀得愈快?
一元,看似小事,卻像是一紙投名狀:你若簽了,便承認這做法有效,便得共享名與責。市長不簽,不是因為吝嗇,而是不願再與無結果的體系綁在一塊。
州長說這是失責,市長說這是堅守。於是,我們只能問:責任是執行政策,還是分辨真偽?是投入資源,還是提出質疑?
若制度無法容納懷疑者,只容順民,那麼這體制本身是否已有病?
「未經審問的人生不值得過。」那未經審問的撥款,是否就值得收?這場爭議的可貴之處,不是誰贏誰輸,而是我們終於在問:這筆錢,究竟為誰存在?政策,是為人民,還是為政績?
當紐森高呼:「夠了,做你的工作吧」,他是否也該想一想,他的工作,是壓服每個異議者?還是令公帑每一分都有意義?
Turlock拒絕付一元,但它挑起了一場全州都該進行的對話──我們究竟還信這場遊戲嗎?還是,其實我們早已在演戲,只是誰也不敢叫停。
-曾維燊
封面圖片:Cal Governer live 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