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說客多州推動反華立法

40歲的「州裝甲行動」組織創辦人盧奇,頻繁遊走各州,遊說限制中國投資、禁用中國技術等,以愛國訴求打動地方政客。 視頻截圖

聯邦國會近年通過多項抗衡中國的法案,州府層面也有同樣現象。媒體追蹤採訪發現,其中一個名為「州裝甲行動」(State Armor Action)的組織尤其活躍,其創辦人頻繁遊走各地,以維護美國利益為由向地方政治人物施壓,要求限制中國投資或禁用中國技術,預料今年至少20個州份會表決相關法案。

《華爾街日報》報道,「州裝甲行動」的總部設在德州奧斯汀,40歲創辦人盧奇(Michael Lucci)不久前曾赴亞利桑那州遊說,希望議會推動他參與起草的3項法案。相關法案均希望削弱中國對美國的影響力,其中一項要求亞州的退休基金出售數以十億元的中國證券,另一項則要求州府,禁止在水利或其他關鍵基礎建設中使用中國技術。據悉,盧奇當時曾與亞州某名州議員午餐,隨後再向州參議會小組陳情。

由於盧奇不斷往返各州,預料單在今年,就有至少20個州份會表決類似法案。根據盧奇的立場,所有中資企業都可能牽涉解放軍背景,所有中國製造的零部件都可能與中國政府有關,北京希望藉此滲透美國腹地,必要時更會干擾政壇、企業或者民間運作。

盧奇表示,全美各州的維護國安工作不夠細密,因此讓中國有機可乘,而他希望華府能預先防範,在兩國「衝突前」提升戒備,避免聯邦或州府動用公帑引狼入室。根據盧奇的說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意武力攻打台灣,美中恐怕無法避免交鋒,各州既需要保護基建設施,也需要拋售投資組合中的中國資產,而且眾多商業領域都應排除中國企業,即使經濟受損、就業減少也在所不惜。

媒體統計顯示,聯邦國會今年已審議了160項牽涉中國的法案,各州議會的審議法案至少421項,當中70項由「州裝甲行動」推動,單在亞利桑那就有7項。「州裝甲行動」表示,在他們推動下,去年12個州份完成立法,其中德州頒布行政命令,州民若代表外國政府「跨國鎮壓」在美民眾的話,將會面對更重罰則。此外,「州裝甲行動」也遊說各州封殺社交媒體TikTok。

評論表示,由於美國朝野對北京的疑慮不斷增加,因此連串行動並未面對太大阻力,只是偶爾遇到挫折,例如內布拉斯加州議會便反對立法,會繼續從中國採購無人機。

從「州裝甲行動」的報稅文件可見,這個機構2023年收到110萬元捐款。盧奇表示,資助的慈善家和基金會總數只有數十個,他拒絕接受企業和外國資助,避免構成利益衝突。

資料顯示,盧奇在伊利諾州冒起,曾是當地共和黨籍州長勞納(Bruce Rauner)的高級幕僚,總統特朗普首次執政時,他曾擔任勞資糾紛小組成員。而在私生活方面,盧奇的妻子原籍中國,職業背景則與中國幾乎毫無關係。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