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免受校園霸凌 最要緊建立自信

校園霸凌令孩子身心首創,過來人分享經驗,少數族裔家長要培養子女自信。Adobe Stock

(本報記者彭詩喬三藩市報道)

霸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於校園之中,對於少數族裔、移民家庭的孩子來說,哪怕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現在,也難免遇到因為文化與傳統不同而產生的衝突。

社交媒體Instagram韓裔美食博主Sarah Ahn此前分享了她小時候的故事。三年級時,她帶著媽媽做好的午餐紫菜包飯去學校。一位同學對她的食物表現出厭惡,問「到底在吃什麼,為什麼看起來這麼噁心。」Sarah不記得自己當時如何回答,這是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食物與眾不同,而且感到難堪。於是她回家告訴母親,不要再做紫菜包飯,之後都帶三明治去學校。

多年來,Sarah一直把這件事埋藏在心裡,因為不希望讓媽媽傷心。直到今年年初,她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出來,「我媽媽非常傷心,還流淚了。但這是很多移民孩子都會經歷的事情。」Sarah說,如今的她已經非常為自己的文化和食品而驕傲,隨著韓國文化在美國變得非常流行,她也越來越佩服母親堅持傳統的精神。「我真的希望我從一開始就欣賞韓國的食物和文化。」

分享這段故事,Sarah是希望讓更多移民孩子知道,每個人每天吃的東西和消費的東西是多樣的,在隨口發言之前,要願意嘗試新的事物。她指出,要讓學齡孩子知道這一點,首先移民家庭內部應該就多樣性展開對話,「要鼓勵孩子們,讓他們覺得驕傲,把自己家的美食帶到學校,讓其他人了解這些食物是多麼美味。」

擁抱自身傳統,提升文化認同,勇敢交流和釋放善意,這也是在三藩市聯合校區工作多年的家庭聯絡員招霞的建議。她表示,總體來說,現在的校園中文化包容度已經很高,學校的家長和老師一旦發現類似情況都會引導。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有時候只是「好奇」,但表達不當就變成「恥笑」,很多情況下需要正確引導,讓孩子們正確表達。她強調了亞裔孩子的身分認同問題,指出有些學生可能因為希望自己「更像白人」而困擾,實際上家長應當正確引導亞裔、華裔小孩擁抱自己的傳統文化,例如找機會帶小孩多回中國,看看自己的祖籍國是什麼樣子,了解自身傳統文化的優勢與價值。

招霞回憶早年在學校工作時,遇到一個11歲左右的孩子突然用平板電腦敲打同學頭部,導致同學受傷進了ICU,第二天警察從教室將傷人的學生帶走。她指出事件導致兩個孩子都受到創傷,身體受苦,心理的創傷更難以痊癒。後來校方和家長才了解到,肇事孩子是因為長期遭言語霸凌,情緒累積忍無可忍才動手。

招霞表示,家長一定要留意小孩的狀態,放學回家多詢問在學校的狀況,進行正確引導。她還提到,在COVID-19疫情之後,許多新入學的一二年級小孩無法辨別其他人的「喜怒哀樂」,不會察言觀色,導致一些衝突,校區現在開設了社交情緒課,教孩子看表情以及如何表達個人情緒,以及如何處理衝突,「我已經看到這樣的課程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