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艇旅遊作為高端旅遊形式,可帶動相關消費及產業鏈。經民聯今日(30日)發布《發展香港遊艇產業研究報告》,初步估算大力發展遊艇產業每年可為本港帶來約45億元收益,呼籲特區政府將遊艇及其相關產業定位為推動經濟的重要板塊,並提出7大策略性建議,包括推進「北艇南下」、「港艇北上」、簡化出入境程序、增加本地泊位等,致力將香港打造成大灣區遊艇中心。
打造灣區遊艇樞紐 每年可創造45億元收益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指出,全球積極爭奪遊艇市場,香港除擁豐富海島與海岸線資源,亦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及高端人才聚集地,具備擴展遊艇產業的條件與需求。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大灣區建設推進下,香港有必要打造灣區遊艇樞紐。
經民聯認為,政府應改變以監管為主的方針,主動為業界拆牆鬆綁,提出具體政策,釋放發展空間,並制訂長遠策略。報告估算,若成功打造灣區遊艇中心,每年可帶來30億元服務收益及15億元貿易額,合共45億元。





經民聯提7大建議 倡推進「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
報告提出7大建議,包括推動大灣區遊艇經濟整體發展,深化國際合作,推進「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實現遊艇「自由行」;簡化出入境程序及船員要求,實施「定點停靠,就近聯檢」,容許完成入境手續的遊艇自由航行,並向配備小艇發出臨時簽證。
另外,報告亦建議擴展旅遊熱點及本地泊位供應;改善遊艇旅客交通與消費安排,強化公共交通接駁;制定明確的遊艇產業與配套政策;支援本地維修與服務業發展,強化人才培訓;加強發展海島旅遊及改善鄉郊基建。
昂船洲船塢船舶維修商公會副會長陳智剛表示,遊艇是消費品,遊艇買賣可帶動遊艇服務產業鏈包括檢驗、維修及評核等,刺激行業發展。惟他指,本港僅少數船廠有能力為艇值過億元的奢華遊艇作保養維修,政府應規劃好停泊及維修地點,並視乎需求開辦船舶維修相關學科,鼓勵和培訓本地年輕人入行。
記者: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