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抄公新花樣 智能侵權也猖獗

文抄公,是指抄襲他人文章的人(具譏諷意)。網絡時代,文抄公越來越多,人抄襲了人的作品算侵權;如果機器人抄襲了人的作品,算不算侵權呢?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現與應用,對出版業產生著持續而又猛烈的衝擊。英國的四個主要的出版行業協會發布聲明,敦促政府協助「結束人工智能工具不受限制和不透明的發展」,主要是希望借此保護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不再被無償利用。

文抄公坐享其成,令人生厭,在網絡發達的時代,抄襲技巧越來越多,原創作者防不勝防,眼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被人「摘了桃子」,苦不堪言。此次參與發表聲明的行業協會包括出版商協會,作家協會,作者許可與收藏協會和作家代理人協會。這也是人工智能工具侵入出版業後,行業機構的第一份作為「反擊」的聯合聲明。

聲明中寫道:「我們需要承認人工智能工具已經產生的版權侵權行為,並給予受損者賠償。同時,應保證此類行為不再發生」。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係;第四,行為人有過錯。

自ChatGPT問世以來,作家對其侵犯版權的控告已經上演多輪。今年7月,西爾弗曼、卡德雷和戈登三位作家針對Meta公司旗下的大型語言模型LLaMA提起訴訟。同月,包括阿特伍德、弗蘭岑、阮清越等在內的多位知名作家在美國作家協會組織下也簽署了一封聯名信,呼籲微軟、Meta等公司停止他們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使用作家們的作品用於訓練OpenAI。除此之外,今年9月,亞馬遜為旗下Kindle圖書內容制定新規,要求自行出版商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時對讀者作出告知。

Meta就利用一個叫Books3的AI工具數據集訓練LLaMa,這個數據集還收納了包括扎迪史密斯、史蒂芬金等知名作家的作品。《大西洋月刊》刊文指出,彭博社也將該數據集用於訓練旗下語言模型BloombergGPT。此次簽署聲明的行業協會表示,「人類創造力是出版業和更廣泛的創意產業的基石」,而創意產業需要在「強有力的版權制度、補償、創作者的信譽保障下」才能蓬勃發展。如果想盡早結束人工智能工具的「不透明發展」,除了需要出版業的團結一致,更需要政府的大力介入,他們呼籲在人工智能面前「確保作者在作品被使用時獲得許可和相應的報酬」。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