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後 河南「愛滋村」陰霾漸散

中國河南省在1990年代盛極「賣血經濟」,許多人靠賣血求生。由於醫療衛生概念落後,讓不少人染上愛滋病,而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被稱為「愛滋病第一村」。如今,愛滋村的陰影雖然逐漸散去,但村\xf9堛\xba90後不喜歡談及愛滋病的話題。

在1990年代的河南,有許多人靠「賣血」為生。據《新京報》報道,河南有38個「愛滋村」,其中22個村子在上蔡縣,該縣成為河南最落後的地區。而今在文樓村,愛滋病已經不是禁忌的話題。老一輩的村民們還會調侃說,「都老掉牙了,還有啥在乎的。」

「我們一起吃飯聊天,不會傳染的」,60多歲的程玉房把這種禁忌的消除歸結為習慣,「很多家庭都有愛滋病人,自己的親戚中也有,習慣了。」現在的文樓村,和其他的村莊沒有甚麼不同。村\xf9堨X現不少二層的樓房,蓋得時尚別致,有的還建了寬大的飄窗。一些樓房前,停著房車。

文樓村的程二猛往他那輛機動三輪車上裝白菜,準備運去城\xf9婼獢C他說,文樓村流行種菜,但在文樓村被曝光是愛滋病村以後,村\xf9堛瑤音璆\xfe部滯銷,「你去賣菜,別人先問你是不是文樓的,甚至要看你身分證」,但現在已沒有人在乎賣的菜是不是文樓產的。上蔡縣一家飯館的老闆娘說,她店\xf9堛熊瘜ㄛO從文樓進的,文樓距離縣城近,運來的快,保鮮。

在文樓,因為及時進行了阻斷,90後的年輕人很少再有愛滋病毒感染者。感染者孟永亮說,現在村\xf9堛\xba90後不會介意和病人打交道,但是他們不喜歡談愛滋病這個話題。「我們接受了現實,但是年輕人還要生活」,感染者孟大國說,「雖然頂著愛滋病村這個名頭,但我們活了下來,年輕人還要活得更好。」

劉樹林夫妻都是愛滋病人,妻子十年前去世,他們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兒子。劉樹林的兒子不是愛滋病人,但依然沒人提親,「文樓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想要找個媳婦不容易。」但兒子是劉樹林唯一的希望,「希望他能娶到媳婦,給我生個健康的孫子。」去年初,他把兒子趕去鄭州,「你可以永遠不回來,也別告訴你身邊的人你是文樓的,在外面找個媳婦好好生活吧。」

為了維持下一代的婚姻,那些得病的父母們也始終與健康的兒女們保持距離。郭秀的女兒嫁到北京,在郭秀的臥室\xf9堙A掛著一排女兒和外孫女的照片,照片下面是一張外孫女的作息時間表。郭秀說,看著作息時間表,再看看照片,就能想像女兒和外孫女在做甚麼。但郭秀極少去女兒家,也很少讓女兒帶著外孫女和女婿過來,「怕,女婿一家人不知道有一個得了愛滋病的丈母娘。」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