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高速發展極大改變了人類社會,有人歡呼雀躍,有人忐忑不安。隨著智能機器人的不斷升級,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矛盾也會加劇。姑且不論遙遠的未來,目前機器人「傷害人類」的事件數見不鮮。近日韓國一名40多歲的男子在一農業配送中心檢查機器人傳感器時,被機器人誤判為一箱甜椒,慘遭「殺害」。
該男子主要負責對工業機器人進行檢查維護。事故發生時,機器人正在傳輸箱裝甜椒,該名男子正檢查起重機器人的傳感器。檢查過程中,機器人似乎出現了某種故障,將男子識別成了一個箱子,用機械臂將男子提到空中後又摔到傳送帶上。結果該男子臉部和胸部遭到重度碾壓,最終不治身亡。
智能機器人之所以智能,因為它有相當發達的「大腦」。起作用的是中央處理器,可以進行按目的安排的動作。然而,機器人傷人事件時有發生。比如今年3月,一名50多歲的韓國男子在一家汽車零部件工廠工作時被機器人困住,導致其身受重傷;2022年7月19日,俄羅斯舉行的莫斯科國際象棋公開賽發生意外,與兒童棋手對弈的機器人竟然緊緊抓住7歲男童的手指不放……
科學家們認為,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方向是給機器人裝上「大腦芯片」,從而使其智能性更強,在認知學習、自動組織、對模糊信息的綜合處理等方面繼續前進。有人對此表示擔憂:裝有「大腦芯片」的智能機器人將來是否會在智能上超越人類,甚至會對人類造成威脅?畢竟,如果智能機器人的設計和開發不符合倫理和道德標準,也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如果機器人被設計成具有攻擊性或破壞性,或者被用於違反人權和隱私的行為,都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嚴重的傷害。
1978年9月6日,日本廣島一家工廠的切割機器人在切鋼板時,突然發生异常,將一名值班工人當作鋼板操作,這是世界上第一宗機器人殺人事件。1979年1月25日,距離工業機器人發明公司unimation公司成立20後,年僅25歲的美國福特工廠裝配線工人RobertWilliams,在密歇根州的福特鑄造廠被工業機器人手臂擊中身亡。法院裁定賠償Williams的家人一千萬美元補償。
1981年7月4日,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明石工廠的一名修理工人,無意中觸動了機器人的啟動鈕,加工齒輪的機器人立即工作起來,把工人當成齒輪夾起,放在加工台上砸成了肉餅。1989年2月底,在日本的一個無人工廠\xf9堙A發生了一起機器人將一名維修人員強行拖入轉動的機器中絞死的事故。自1987年以來,日本已有十多名工人死於機器人,致殘的高達7000多人。
智能機器人作為一種包含相當多學科知識的技術,幾乎是伴隨著人工智能所產生的。而智能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也越來越頻繁。
為此,歐盟經過馬拉松會談後,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暫時未有披露具體內容。歐盟主要關注企業及政府對人工智能的危險用途,違反規定的公司可能面臨高達全球銷售額7%的罰款,最快2025年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