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凸顯核武威脅「無解」

印度與巴基斯坦因上月底針對遊客的恐怖襲擊事件「翻臉」後,終於開打,到底會打成甚麼程度難以估量。兩國近年來不斷擴充軍力,且都擁有核武器,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局勢可能失控,令美、中、俄等大國不得不出面調停。

上月底,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遊客的恐怖襲擊後,印方指控巴基斯坦涉案,隨即採取一系列強硬措施,包括切斷巴方水源。巴基斯坦農業高度依賴印度的河流,水源中斷,將重創農業生產與數千萬民眾生計。巴方堅決否認,對印方採取多項對等反制措施。進入5月,局勢越發緊張,巴基斯坦三天內兩次進行導彈試射,印度向巴基斯坦發射導彈。驅逐外交官、關閉領空、軍事行動,這一幕似重演2019年印巴空戰對峙場面。

是次事件發生的地區是高度敏感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均聲稱擁有該地區主權,曾因克什米爾問題爆發過三次印巴戰爭,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今雙方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導彈均覆蓋對方全部國土,近年來更是不斷升級軍備、擴充軍力。兩國本就因為宗教問題有不少衝突,加上主權爭議以及戰略資源的爭奪,即使是局部衝突,也存在擦槍走火、急遽升級的風險。一旦局勢升級失控,完全有可能演變為大規模戰爭,該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危險的火藥桶之一。有研究人員曾在2019年警告,一旦印巴爆發核戰,可能有1.25億人喪命,同時給環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十億人面臨饑荒。

除去可能引發核戰外,印巴火藥桶的安全牽扯美中俄三大國的區域戰略。有分析認為,作為鄰國,近年來致力於經濟發展的中國對南亞和平穩定高度關切,克什米爾動盪可能拖延中巴經濟走廊的推進,危及中方在當地投資與人員安全;美國雖視印度為重要盟友,又與巴基斯坦軍方保持合作關係,但在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戰略下,額外投入資源幹預南亞局勢恐會令特朗普不滿;而已經陷入俄烏戰爭泥沼的俄羅斯,既是印度最大武器供應國,又與巴基斯坦關係友好,並不希望印巴衝突擴大,避免捲入軍事衝突。因此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第一時間介入斡旋,敦促雙方合作緩解情勢。中國亦呼籲保持克制,通過直接協商對話解決分歧。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也表態,俄國願意協助解決兩國緊張關係。

從歷史來看,印巴衝突的最好結果是零星交火後局勢降溫;其次則可能是戰事升級,爆發類似於2019年那樣的小規模軍事衝突;再次是發生1999年卡吉爾戰爭,美國情報部門已經發現巴基斯坦核武器的部署跡象,在多方斡旋下得以平息。眼下,各方都力求能達成最好局面,最怕是管控失敗,小規模衝突演變成戰爭,局勢失控拖全球入戰火之中。印巴兩個擁核國的衝突,也再次凸顯了在目前運行的世界體系下,誰也沒找到控制核戰爭的辦法。核武器成了懸在全世界人民頭上的一把利劍。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