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瑞彥 中國
近期,一些城市出現公開「不接待兒童」的店鋪,引發廣泛討論。網上對於「謝絕兒童」進店鋪有不同看法,有人說「這是對其他客人負責,一個熊孩子能毀了店裡其他顧客的體驗,而且父母還不管教……」也有人認為,社會不應該容不下小朋友,拒絕他進入,有可能傷害自尊心,不利於健康成長。也有人表示,既理解又覺得不可理喻、既支持又反對。
誠然,對於該不該「謝絕兒童」進店,不該一概而論。對於部分店鋪不適宜兒童進入或者「謝絕兒童」進入的提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便會有不同的看法。
對店家而言,該舉措是出於防範兒童進店而造成安全隱患或是影響其他顧客的考量。然而,在有些人看來,這種行為可能侵犯到了兒童的權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保障兒童合法權益的同時,是不是更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商家提醒顧客不宜帶孩子入店或是拒絕孩子入店,更多也是為避免孩子發生意外受傷。兒童在火鍋店、商場發生意外受傷的事故時有發生,不管是哪一方的責任,最後的疼痛都是孩子承受。店主也怕兒童在自己店裡發生意外承擔責任,父母也擔心孩子受傷,那為甚麼不把這些意外情況規避在外呢?
因此,認為自己的商品會威脅兒童安全的店鋪,應該對商品的擺放進行適當調整,對於店內員工進行職業培訓,盡可能地規避意外發生的可能。
其次,對於不能進入的店鋪,家長應該對小孩做好解釋,以此來避免在兒童心理上留下不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