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而來 踩雷而歸

「北京上海雙城第一高端自助」「只要700多元就能打卡高端自助」……在某自助火鍋的推廣視頻中,飯店場景極具高端奢華氣息,一對一管家式服務,剝蝦、切肉, 侍應全程線上, 然而,上海的王先生近日去店內消費後發現,店內食材檔次和商家宣傳的嚴重不符。

從前是口耳相傳,現在是網絡傳播,美食成為「被種草」的重要一環,這源於人們對於味覺的追求和對於服務的期待。自然而然,許多「美食家」們會跟著探店博主,挑選一家自助餐廳,一探究竟。然而,如果消費者親自前往自助餐廳消費,就會發現現實往往難以如人所願。許多情況下,菜品的數量、品質與視頻宣傳中所展現的相去甚遠,有的時候顧客和探店博主明明去的是同一家店,可吃到的卻是更低品質的自助餐。消費者的期望與實際體驗的落差較大,這無疑讓消費者備受打擊。

這樣的落差究竟為何存在?自助餐商家和探店博主的合作讓這場「美食陷阱」得以製造。為了吸引顧客,自助餐商家在探店博主到訪時會推出價格昂貴、平時不會提供的菜肴,或是通過提供經濟利益請求探店達人多多誇讚。而探店博主們也需要將流量轉化為收益,有些博主不但會為商家提供虛假宣傳,更有甚者將與餐廳毫無關聯的視頻素材偽裝為餐廳實景推廣。

民生飲食,自古便有「民以食為天」一說。倘若因「種草」而前往自助餐廳用餐的消費者普遍感到有落差,那這不僅是傷了前去品嚐美食的人們的心,更是傷了消費者對於自助餐行業的信心。長此以往,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矛盾難免會有所激化,甚至陷入惡性循環。另外,自助餐品質不達標的問題顯著,大量消費者對商家提供的商品不滿意,除了浪費食物,又何嘗不是一種經濟浪費?自助餐實物與宣傳不對稱的問題如何解?不難發現,偌大的餐飲業中,虛假宣傳問題在自助餐這個細分領域顯得尤其突出。這離不開自助餐相對含混的商品概念–商家並非提供定量的食物或商品,而更像是提供一種服務來滿足消費者吃盡興的需求。而作為一種服務,就給了商家很多含糊其辭的「空間」–大多數自助餐券都只會標明招牌菜和價格,並未對其具體提供菜品的種類、數量和品質作出明確規定。而即便提供了功能表,在實際點單的過程中也可能以「沒貨了」「季節不對」等藉口來搪塞,而並不給予消費者等額的補償。

食為民心,心聚方能有變。消費者在享用自助餐時如果遇到虛假宣傳的情況,要堅決捍衛自己的消費權利。比如積極與店家溝通,要求明確其提供的食品和服務;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商家態度惡劣拒不賠付的,我們甚至可以考慮向是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在司法機關提起訴訟。唯有齊心協力,對虛假宣傳和欺詐零容忍,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消費市場環境。

張聞迪 中國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