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大命案疑兇曾跟蹤受害人 案發後戴手套避免留下指紋

當局調查愛達荷大學4名大學生遇害的案件後,發現疑兇科伯格(Bryan Kohberger)事前曾跟蹤受害人數周之久,而且涉嫌犯案後亦異常謹慎,到超市購物時也戴上手套避免留下指紋。抖音(TikTok)上有網民稱,曾有人在犯罪主題的播客中,問主持「如何逃脫謀殺罪名」,提問人正是科伯格。

綜合《紐約郵報》及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據報警方在賓州監視科伯格時,發現他進出公共場合時,都極力留下指紋、DNA等各種證據,曾有警員隨科伯格進入超市,發現對方全程戴著手套,為人「並不傻,而且一直非常小心」。消息人士更稱,案發前的數星期內,科伯格的手機定位多次與受害人吻合,雖然不確定雙方是否曾經互動,但估計科伯格在追蹤受害人的一舉一動。

謀殺案發生後,原在華盛頓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修讀犯罪學博士的科伯格首先回校,繼續擔任教學助理的職務,後來從愛達荷州驅車2000哩到賓州,在父母位於波科諾斯(Poconos)的家中度過數周時間。在這次穿州過省的行程中,警方一直跟蹤科伯格,最終在賓州奧爾布賴茨維爾(Albrightsville)將其拘捕。與科伯格同班的學生表示,他在案發後表現得若無其事一樣。

命案發生前,科伯格住在華州大普爾曼(Pullman)分校的學生宿舍。樓下鄰居受訪時形容,科伯格很少說話但幾乎「從不睡覺」,晚上經常傳出聲響,包括凌晨12時至1時左右會在洗手間吸塵。鄰居形容,科伯格好像整晚都在忙碌,但外表文質彬彬,難以想像他會殺人,更不會想到博士生做出這樣的事。

另外,自稱與科伯格相識多年的阿恩茨(Casey Arntz)表示,科伯格曾在網上與人討論犯罪議題。據悉,該段播客以真實犯罪案件為實例,1名自稱「戴夫」(Dave)的男子告訴主持人,自己住在大學並加入了兄弟會,兄弟會成員很好奇能如何犯罪,包括殺人後怎樣逃之夭夭,當時戴夫又解釋說,提問的人只是「兄弟會中某個孩子,想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而已,沒有不可告人的意圖,當時主持人問戴夫為什麼不報警,戴夫回答說兄弟會經常用這條問題測試成員。

在過去的36小時內,相關播客錄音已被轉發了數十萬次,播客主持人亦已將錄音發送給聯邦調查局(FBI)。專家認為,科伯格本身修讀犯罪學,這次犯案也用上了課程學得的知識。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