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已向美國出口航空自衛隊持有的「愛國者」地對空攔截導彈。這是自2023年以來的首例——當時日本解禁包含殺傷性武器在內的「授權生產品」出口,即允許在境內取得外國企業許可後生產的武器,可將成品出口至授權國。
消息人士稱,美國要求日本向其出口「愛國者」導彈,以彌補援助烏克蘭而導致的攔截導彈短缺。據悉,合約規定的導彈已於本月交付完畢。日本防衛省表示,出口的愛國者導彈將在包括駐印度太平洋地區部隊的美軍中使用,並已確認不會提供給第三國。至於導彈數量,尚未對外公開。
關於授權生產品的出口問題,日本政府2023年12月22日審議通過了新版「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和運用指南,決定向美國提供在日生產的「愛國者」防空導彈。這是2014年日本內閣決議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後,首次允許出口殺傷性武器。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曾指出,「武器出口三原則」基本上不允許武器出口,僅在必要時設下例外規定並執行。而「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則是基本認可武器出口,這一修改是更新的「自我鬆綁」,日本將以出口「愛國者」導彈為範本,對外出口更多致命性武器,必將對地區安全構成威脅。
央視新聞觀察員魏東旭表示,美日之間有導彈聯合生產合作,日本從美國引進了技術,可以生產「愛國者-3」系統中的反導攔截彈,但是必須要由波音公司提供配套的導引頭。現在來看,波音公司應該是可以向日本交付數量足夠多的導引頭。
對於日本為何要與美國做軍火生意,魏東旭認為有兩個目的,一是利用美國的技術生產「愛國者-3」,然後為三菱公司等其他日企賺取更多的軍火利潤,進一步打開國際防務市場的大門,帶動更多武器裝備的外銷和出口;二是這樣的模式也變相支持了烏克蘭,也是試圖對俄施加更大的軍事壓力,但勢必也會對日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