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據信盤踞在南加州伯班克(Burbank)地區的身份盜竊團夥,正在竊取前外國學者的社會安全號碼。私人反詐欺調查員懷疑,該團體與以複雜金融犯罪聞名的「亞美尼亞力量」(Armenian Power)有關。
《洛杉磯時報》報道,一名網路犯罪專家指出,一個行蹤詭秘的身份盜竊團夥,利用聖弗南度谷(San Fernando Valley)和格倫代爾(Glendale)地區的公寓為據點,悄然侵害新型受害者——多年前離美但社安號碼仍留在各類數據庫中的外國學者。
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犯罪學教授、驗證身分與偵測詐欺公司SentiLink詐欺洞察主管邁蒙(David Maimon)表示,犯罪分子正「復活」這些休眠身分,向銀行與信用卡機構提交數百份申請。南加州詐騙犯得以最大限度透支信用額度,而受害者則遠在地球另一端。
洛杉磯縣警局詐欺與網路犯罪調查科沙展戴安納(Frank Diana)表示,有組織犯罪團夥擅長竊取身分資訊、隱藏IP地址及洗錢,以逃避偵查。他說,身份犯罪團夥「靠詐騙過豪宅生活,像國王一樣,但用的是納稅人的錢」。
邁蒙與同事盧貝諾(Karl Lubenow)表示,SentiLink在受命審查疑似冒充外國影星與運動員的申請時,意外發現竊取外國學者身分的新伎倆。
他們在審閱資料時發現,9月間共有數百份申請來自加州多個相似地址與IP,其中除了少數名人外,其餘皆冒充曾於1977年至2024年間在美留學的外國學者。
這些學者當年以研究助理、助教、博士後研究員或訪問講師身份在校園工作,因而須申請社安號碼。如今他們已不在美國,但個資仍散落於校方資料庫與信用機構,成為黑客與詐騙者目標。
邁蒙指出,多數詐欺申請源自六個關鍵地址,分別位於凡奈斯(Van Nuys)、北荷里活(North Hollywood)、托盧卡湖(Toluca Lake)、格倫代爾(Glendale)及泰國城(Thai Town)。這些地址集中於伯班克(Burbank)與格倫代爾地區,而當地正是「亞美尼亞力量」的活動範圍。
他並指出,遭冒用的外國學者中,約半數來自土耳其,其餘來自日本、印度、荷蘭、葡萄牙與希臘等國。
邁蒙表示,他未將調查結果提交執法機關,主因擔心遭報復——他過去揭露詐欺行為後,曾有社安號碼與個人資料被放上暗網。他已透過反詐欺調查員身份,向受影響的金融機構通報。
一間未具名的金融機構表示,他們最初因格倫代爾地區帳戶在洛杉磯縣及科恩縣(Kern)出現大額可疑交易才發現異常。該機構指出,近期仍持續收到冒用外國學者身份的詐欺申請;經要求補件後,幾乎從未收到任何回覆。
根據Experian報告,去年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收到逾110萬宗身分盜竊投訴及約260萬宗相關詐欺投訴,損失總額超過127億美元。
邁蒙表示,人工智能讓製作偽造證件變得更容易。犯罪者只要掌握姓名、出生日期與社安號碼,即可用AI生成駕照或護照圖片,甚至製作出「持證件、左右轉頭」的假人驗證影片。
戴安納指出,身份詐欺案件常因IP來源隱匿、發現時間延遲而難以偵破。外國學者因身在海外,甚至可能永遠無法察覺,讓南加州詐欺犯更加逍遙。
他提醒民眾保持警惕,定期查看信用評分,並在Experian、Equifax及TransUnion鎖定信用紀錄,以阻止冒名開戶。若成為受害者,應立即通知信用機構、聯邦貿易委員會及當地執法部門。洛杉磯訊
犯罪分子盜用身分申請信用卡。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