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環保與爭議

劉志剛

  今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落幕,波蘭總統親自為獲獎者頒獎,文化部長隨後致辭,將賽事推向文化外交的高度。然而,背後有鮮為人知的環保事:組委會蕭邦國家研究所(NIFC)需向綠色組織報告賽後鋼琴去向,遂要求五大鋼琴廠簽訂協議,確保琴繼續使用,否則喪失官方供應資格。

  今屆冠軍陸逸軒使用的鋼琴,正是上屆冠軍劉曉禹決賽的那台意大利F牌三角琴。賽後,成都一間琴行以38萬歐羅購得,成為門市打卡熱點。兩台S牌鋼琴也各有歸宿:一台留駐華沙蕭邦音樂學院,另一台賽後第三天運往烏克蘭利沃夫音樂學院,途中順帶一車波蘭蘋果。

  「全球巡迴演出」是得獎者的重要獎品,幫各人敲開著名音樂廳大門。看官網,連精彩表現贏得全場起立鼓掌,但在比賽中未能獲任何獎的克里庫利(David Khrikuli),也獲安排開獨奏會。

  今屆蕭賽的賽果令人意外,許多人為克里庫利喊冤。他卻豁達,未抱怨評審,只在IG發短片調侃(飾演評審),顯示他理解藝術競技的偶然性,接納結果。

  面對廣泛爭議,NIFC發言人某博士對波蘭媒體表示,他們重視批評,歡迎建設性建議。又說爭議多涉及評審的學生參賽、評分系統等,即判決公正性,「許多負評源自對賽制運作的誤解。」他說。

  本屆的革新,包括號稱由康泰克博士(Dr. Krzysztof Kontek)開發的評審系統。賽事還在進行中,他就主動澄清「系統有重大缺陷」:他的原始版在邁阿密蕭邦賽順利運行,結果無懈;但華沙用的是經蕭邦研究院大改,更點名院長施克萊納(Artur Szklener),頗有甩鍋意味。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