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凡嗎?

(嚴勵行)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現象悄然蔓延:許多父母為孩子取名時,刻意選擇生僻難唸的字詞或拗口的英文名,彷彿名字越難以讀懂,越能彰顯文化底蘊與獨特性。同樣地,不少年輕人常把「為甚麼要平凡」掛在嘴邊,熱衷為自己打造奇特稱號,或以標新立異的裝扮示人,這種對「與眾不同」的渴望,彷彿成了新時代身份象徵。

  追求不平凡是無可厚非,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種「特別」是否具有實質的內涵?

  我認識一位中醫師,他的故事或許能帶來啟發。從小學時代開始,當同齡人追逐嬉戲時,他總靜坐圖書館角落,沉浸在《黃帝內經》與《傷寒論》的智慧海洋中。彼時的他穿著校服,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他早已立下傳承中醫的志願,將零用錢全數換成醫書。

  多年後再相遇,他已是遠近馳名的中醫師。診所\u88cf求診者眾多,不僅因為他掌握傳統醫理,更在於他能以淺白的語言解釋深奧的醫理,讓每位患者都能理解自身的狀況。有趣的是,功成名就的他依然保持著當年的質樸:簡單的衣服,溫和的談吐,診所牆上掛著的「大醫精誠」始終是他的座右銘。

  這位醫師從不需要靠奇特名字或張揚行為證明自己。他的與眾不同,深植於對知識的渴求、對理想的堅持,以及將傳統智慧轉化為實踐的思考能力。當患者因他的醫術重獲健康時,那種發自內心的認可,遠勝過任何浮於表面的注目。

  年輕人「為甚麼要平凡」的想法,其實道出了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探尋,但答案不在外在的標籤,而在內在的修為。當一個人的學識、品格與智慧達到某種境界時,即使身著素衣,口出常言,也自有一種令人折服的氣度。真正的特別,是擁有獨立的思考而不隨波逐流,是懷抱深厚的涵養而不虛張聲勢,是在平凡日常中活出生命的厚度與光彩。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