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桄)
傷健共融,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總會有一些人用白眼去看待身心有殘障的小眾,或排擠,或嫌棄。
英國曼徹斯特市有一名自閉青年Boyd,面上展露無邪的笑容,沒機心,最愛投入地勤奮工作。
四年前,他在志願組織的協助下,到當地一間超級市場擔任義工,不用負責接觸顧客的工作,只需從貨倉內把貨物搬運出來,然後上架,再返回倉點算整理。工作都是手板眼見工夫,但都做得一絲不苟,井井有條,務求令貨架上的物品都填得滿滿。
四年下來,他風雨無間去做義工,累積了超過六百小時的服務時數,分文不收,但他樂在其中,每次收工後都熱切期待下一次再來。
「他很喜歡貨架整整齊齊的感覺,樂於有明確指示的工作安排,令他覺得跟真正的上班族無異。」Boyd的媽媽說。
在讀書畢業後,媽媽想他真真正正融入社會,於是向超市查詢,可否安排兒子每周增加一天上班時間。當超市答應後,媽媽鼓起勇氣問:「有沒有可能給他象徵式的一點薪金,讓他能體會『有汗出便有糧出』的成就感?」
超市最後竟索性直接把Boyd「解僱」,連義工都不讓他參與,媽媽只好安慰兒子,訛稱超市正裝修,暫時不用他去上班。
事件曝光後,全城都聲援Boyd,怒斥超市管理層冷血無情,缺乏同理心,甚至發起杯葛行動。不知道Boyd的笑臉,何時才能再度掛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