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西遊過金山偶藝體驗美猴王

導師帶領小朋友體驗布偶,感受偶戲藝術的奧妙與創作樂趣。記者蘇婕雅攝

亞洲藝術博物館大堂內展出《猴王悟空》藝術背景板,表演者以白龍偶與大人小朋友們互動。記者蘇婕雅攝

表演者以白龍偶與小朋友互動。記者蘇婕雅攝

▍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 ▍

配合三藩市歌劇院將於11月14日世界首演的全新歌劇《猴王悟空》,亞洲藝術博物館於2日(周日)舉行「美猴王偶藝工作坊」(Puppets of the Monkey King)。這場英語講演的親子活動充滿創意,讓大小觀眾透過手作、偶戲與導賞體驗,近距離感受孫悟空的魅力。

適逢物館每月首個周日為免費入場,眾多家庭參與活動。館內特設的偶藝區展示多款由本地藝術家設計的猴王偶像,傳統紙紮到現代布偶均有。參與者在偶戲導師的帶領下親手製作小猴王,有人以金箍棒為主題,也有人在猴臉上描上七彩戰紋,展現創意。

偶戲藝術家現場示範操偶技巧,講解《猴王悟空》歌劇中的大型偶戲設計,並邀請觀眾一起模仿孫悟空的翻滾與戰鬥動作。每個節目時長25至45分鐘,氣氛熱烈,不少家長表示這是第一次體驗偶藝的樂趣。

這項由亞洲藝術博物館與三藩市歌劇院合作舉辦的活動,是系列「猴王悟空社區慶典」的首波節目之一。三藩市歌劇院藝術總監希爾沃克表示,歌劇《猴王悟空》改編自中國明代經典著作《西遊記》,以英語與普通話演唱,結合舞蹈、投影與偶戲,象徵東西文化的融合。偶藝工作坊正是將這份跨界創意帶入社區,讓孩子從遊戲中了解戲劇藝術的多重性。

策展人Christabel Nunoo在現場介紹,孫悟空在中國神話中象徵反叛與追求自由,他的故事跨越語言與文化界限,激發年輕一代的想像力。透過製偶與導賞,孩子不僅學習藝術技巧,更理解「美猴王」所代表的勇氣與智慧。

除工作坊外,館方亦安排特別導賞團,由導覽員帶領公眾欣賞與《西遊記》相關的亞洲藝術藏品,如唐代壁畫中的佛教守護神像及明清時期的戲曲人物陶俑。博物館大堂還擺設以猴王為主題的紙雕裝置,孩子們穿梭其中拍照留念。

《猴王悟空》將於11月14日至30日在戰爭紀念歌劇院舉行八場演出,由作曲家黃若與編劇黃哲倫攜手打造,歌劇院並將於11月18日舉行線上直播,讓更多觀眾共享這場東西合璧的藝術盛宴。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