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風災之後 阿拉斯加歷史性空運救援

本報訊

在阿拉斯加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聯合空中救援行動之一,軍方飛機與機組人員連日緊急出動,於一日內救出51人,並成功撤離超過300名受災居民。

《新聞周刊》(Newsweek)報道,這場行動是為了應對「海龍颱風」(Typhoon Halong)殘餘風暴所引發的嚴重洪災。該風暴於10月12日侵襲育空—庫斯科奎姆三角洲(Yukon-Kuskokwim Delta),帶來暴潮與颶風級強風,導致多個偏遠村落孤立無援。國民警衛隊與海岸防衛隊連日展開空中與海上救援,運送物資、協調船隻救援,搶救受困居民。

阿拉斯加空軍國民警衛隊C-17「環球霸王III」運輸機機組人員從阿拉斯加州伯特利撤離了約300名流離失所的西部居民。Alaska National Guard photo by Staff Sgt. Joseph Moon

《新聞週刊》(Newsweek)專訪多位參與任務的救援成員。陸、空軍及海防隊隊員回憶,他們從屋頂上吊救家庭,透過無線電與地方漁船長協調,並在停電與跑道受損的惡劣條件下運送物資。

位於白令海沿岸的基普努克(Kipnuk)與奎吉林格克(Kwigillingok)兩個村落,共約一千名居民,幾乎全為阿拉斯加原住民或美洲原住民。上週六清晨,阿拉斯加空軍國民警衛隊搜救勤務官丹沃倫少校(Major Dan Warren)率先響應,當時911求救訊息如潮水湧入阿拉斯加救援協調中心。

「我們接獲通報,說房屋整棟漂走,裡面還有人。」沃倫說:「這不是例行醫療後送,而是攸關生死的緊急狀況,而且惡化得非常快。」

數小時內,國民警衛隊從多個基地派出七架飛機。上午9時,一架搭載空降救援員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率先起飛,隨後HH-60直升機出動,同時與美國海岸防衛隊協調。海防隊自科迪亞克(Kodiak)空軍基地派出MH-60「海鷹」直升機,負責海上區域;空軍與陸軍警衛隊則進入內陸,劃分行動區域以避免空中衝突。

人口約6,000的貝塞爾市是區內唯一能起降C-17運輸機的機場,也成為撤離中心。陸軍黑鷹直升機機務官尼可拉斯萊姆(Nicholas Lime)回憶,當地斷電後,機組人員只能手動打開巨大機庫門,讓直升機起飛並接收返航飛機。

「我們沒有等天氣放晴或電力恢復,」萊姆告訴《新聞週刊》說:「我們立刻行動。」

超過21,000磅的救援物資——包括燃料、即食口糧(MREs)、帳篷與醫療設備——經由空運送達。運輸機落地卸貨、載人、再起飛,幾乎不曾停留。

海防隊士官馬丁邦恩(Petty Officer Martin Bunn)表示,他所在的首架MH-60直升機在基普努克地區吊起18人。「那天我們救了18人,有孩子也有老人。他們什麼都失去了,但沒有一個人抱怨。」邦恩說:「當艙門關上、他們確定安全的那一刻——我永遠忘不了那表情。」

 

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